文丨崔桂忠

近日,由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关于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的建议,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推进立法调研、论证、起草等工作。(3月28日光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出,迅速冲上热搜,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炸开了锅”。很多网友好奇:一碗面而已,值得立法吗?有人调侃“一家拉面店,一年用不了一斤牛肉”,有人说“味道不说,刀工是真不错,牛肉片切得半透明,盖在面上很有朦胧感”,有人抱怨“那两三片薄如蝉翼的肉只是点缀,徒有虚名”,有人建议“兰州牛肉拉面应该改名,去掉牛肉更恰当”,甚至有人直言“弄这个弄那个,还不如在碗里多放几片肉,汤里少放点鸡精来的实在”……

兰州牛肉面最早开始于1915年,“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享誉无数,被誉为“中华第一面”。兰州牛肉面经过百余年创新发展,不仅成为兰州名优餐饮的代表,更是兰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据统计,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面馆超过50万家,年销售额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

然而和众多中国地方小吃一样,兰州牛肉拉面虽然遍地开花,但目前甘肃省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牛肉拉面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服务质量都缺乏法制保障。同时,兰州牛肉拉面也遭遇过商标侵权、招牌滥用等问题,甚至还存在“兰州牛肉拉面”和“兰州拉面”傻傻分不清的现象,很多食客根本无从知道哪些店是正宗的,哪些是“高仿”。这些乱象,对兰州牛肉拉面的品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保护兰州牛肉拉面这一城市名片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知名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可以在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创出名牌,保护名牌,发挥名牌效应,才能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此也带来一些区域品牌被频繁“冒名”、产品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如五常大米的产量有限,但市场上销售的大米数量明显高于实际产量,有一些是掺了外地大米的“调和米”“香精米”。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些曾经家喻户晓的本土企业,品牌资产在慢慢流逝,甚至不知不觉就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保护品牌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

首先,完善品牌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仅是知名小吃,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其实都在进行立法保障,如去年湖南出台了《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也在去年底发布实施,而早在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就已经实施。

其次,推进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评价等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品牌标准体系,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体系。

再次,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品牌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流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鼓励引导有能力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