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乌克兰危机延宕的“副产品”,欧洲联盟去年为弥补因制裁俄罗斯而出现的巨大能源供应缺口,不得不加强对美国的能源依赖。欧盟统计局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原油供应国。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欧盟最大原油供应国为美国,其次为挪威和哈萨克斯坦。2022年12月,欧盟18%的进口原油来自美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这一数据意味着一项重要转变。
  截至2022年1月底,俄罗斯仍是欧盟最大原油供应国,为欧盟提供31%的进口原油。彼时,美国为欧盟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占欧盟进口原油总量的13%。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欧盟等相继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涵盖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年2月至4月,俄罗斯对欧盟原油出口量有所波动。9月起,俄罗斯对欧盟出口原油不断减少。到12月,俄罗斯原油在欧盟进口原油总量中的占比为4%。
  2022年6月,欧盟决定禁止通过海上运输方式购买俄罗斯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这一禁令今年2月5日生效。此外,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2022年12月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欧盟同月启动对俄海上出口原油禁运。
  不过,西方多国依赖俄罗斯能源,对俄制裁措施的反噬作用日益显现。能源短缺、物价飞涨、生活开支激增成为普遍社会问题,企业与民众背负沉重压力。
  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28日说,俄方已经成功将受西方制裁影响的石油出口全部转向“友好国家”。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说,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出口额2022年增加约22倍,但他没有披露具体数额。
  俄罗斯能源部长尼古拉·舒利吉诺夫28日说:“我们已经成功将受禁运影响的石油出口全部转向,出口额没有下滑。”
  不过,舒利吉诺夫强调,鉴于西方限制措施和欧洲买家减少,俄罗斯今年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预计将减少。
据新华社
同步播报
俄罗斯批美国企图淡化卷入“北溪”爆炸事件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29日说,美国企图淡化美方涉嫌参与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信息,且美国媒体对“北溪”管道遭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国家已对“北溪”管道遭破坏展开“充分、独立”调查。俄驻美使馆29日在社交媒体“电报”发表声明,回应美方说法。声明说:“我们认为,这明显是企图淡化知名记者(披露的)信息,美国情报机构可能直接参与(破坏“北溪”管道),这对美国不利。”
  俄驻美使馆提及的知名记者即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这名调查记者2月以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为来源在个人博客中爆料,“北溪”管道遭破坏与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有关。
  赫什披露,美国情报部门2021年12月就开始策划破坏“北溪”管道。经过数月谋划,美国总统拜登最终拍板。美国海军多名潜水员去年6月潜入海中安放炸弹,挪威海军的飞机9月投掷声呐浮标后引爆炸弹。
  白宫指责赫什的报道“错误”,“完全是小说”;挪威政府则认为赫什的指控“没有意义”。
  去年9月26日,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两条“北溪”管道发生强烈的水下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北溪-1”和“北溪-2”管道共发现四处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水域。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数日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始独立调查。俄罗斯多次呼吁共同调查,遭相关国家拒绝。
  俄罗斯等国最近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交了一份旨在推动联合国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开展国际调查的草案,但安理会27日未能表决通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