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平凡的群体中所诞生的一个精神巨人。他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人生,但其所放射的精神光芒却照耀了几代人。对任何一个时代而言,雷锋精神永远具有引领性和超越性。

一、守正:核心价值是实现大爱

个体的任何行为都与价值有关,而在人的价值体系中,总有一个核心价值起着支配作用。雷锋的人生,就是充满爱的人生,支配他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就是爱党爱人民。他的核心价值就是爱,就是仁爱,就是爱人,就是爱新社会的一切。“爱”是人类群居生活中的永恒价值,也是核心价值。若社会是和谐的,它必然也是充满爱的。在这个世界上,与其他人际关系不同,爱不仅是会传染的,而且是加倍增长的。一个人哪怕只是得到点滴之爱,他也会从中获得无限张力。党和政府对雷锋的关怀,雷锋在新社会中的成长体验,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涓涓爱意。在他看来,这一切、这个社会是那么美好,那么可爱,他已经没有理由痛恨过去了,他唯有把这种对旧社会的恨转化为对新社会的爱,才能实现其人生意义。雷锋从被新社会对他的爱到由他来传递和释放这种爱,他的爱上升为无限的高尚仁爱,这是一种普世的爱,一旦稍有机会,他就会义无反顾地爱这个社会的一切。

二、乐观:人生就是奋斗和进取

乐观对待人生,人生便是坦途。在一个悲观者的眼里,社会总是充满黑暗、走向毁灭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意义就在于,它开启的是奋斗者的进取心,是主观能动性的彰显,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在必有大作为”的有为精神。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职责。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雷锋的精神世界充满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才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人民事业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三、坚定:对待未来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处在稳定状态,从外在关系看,取决于他对未来的判断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认为未来是确定的,其心态自然是稳定的,如果发现未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其精神则处于慌乱之中。对于任何一个对社会和历史抱有信心的人来说,再没有比学习知识更能体现其坚定意志的了。知识让人超越年龄限制,使人快速成熟。雷锋虽然年轻,但在不断学习和知识积累中,他的思想分外成熟。雷锋坚定地说,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大公无私,为革命、为集体,不为个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恰恰展现出他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四、无我:处处彰显大德大义

一个人作为个体,有大我与小我之分。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其在精神层面的成熟,可以形成小我和大我两种状态。所谓小我,就是站在个人立场上的我,就是以个人价值目标为核心,以实现个人利益为转移,一切皆为着实现个人价值而存在的小我人格。所谓大我,就是站在社会和他人立场上的我,就是以社会价值为目标,是为着实现社会公德公义而牺牲小我的理想人格。在个体身上,经常存在着小我与大我的争斗,不是小我侵占大我,就是大我超越小我。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超越小我,彰显大我的无我品格

五、目标:引领社会不断前行

当今时代,在评价社会善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持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就是人与人的交互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甚至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行善必有果,不见果不施恩,换言之,我的付出不是免费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按照上述思维,谁应该是最先发起善行的那个人呢?在所有社会群体中,谁来引领人们的善行呢?雷锋精神恰恰打破了上述逻辑。雷锋所做的一切,都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善举。雷锋的行为不是来自与他人行为的交互,而是来自自身对新社会的感知,来自他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审视。因而,他和他这一类人,就是人类善行的引领者。(辛集市检察院 李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