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
18岁时我再度高考失利,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去当送杂志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踩三轮车呢。

导演贾樟柯说: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因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热播,路遥的《人生》再次引起关注。

电视剧部分内容源于小说,但是对小说的气质做了符合时代的调整。

差别在于:

电视剧《人生之路》是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向上,每个人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小说《人生》则是一曲信天游,它高亢、野性、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但底色是悲凉。

小说《人生》影响了一代人,电影《人生》同样是。

导演吴天明

他的作品里,包含着对传统的敬畏,对现实的思考,《变脸》,《百鸟朝凤》皆是。

电视剧《人生之路》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巧珍的丑化。

气质美女李沁饰演的巧珍,肤色黝黑,干瘪枯瘦的形象,并不符合原著。

原著中的高加林,虽然出身农村,但并没有农村人的土味。

他潇洒帅气,又有风度。

因为爱运动,拥有漂亮的体型。

再加上是读书人,又有儒雅的气质。

至于巧珍,她“看起来根本不像个农村姑娘。漂亮不必说,装束既不土气,也不俗气。

所以,当看到李沁呈现的巧珍的时候,落差才会那么大。

电影的选角,就像从书中走出来一样。

男主,周里京,浓眉大眼,长相周正,皮肤白皙。

女主,吴玉芳,唇红齿白,面若桃花,散发着健康之美。

编剧,正是路遥本人,这也就保证了影片的原汁原味。

它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几乎都是对原著的还原。

豆瓣8.4的高分,也证明了改编的成功。

01 禁锢

影片的开头,是一位老汉在用镢头掘地。

他是典型的黄土高坡上的老汉。

头戴白色头巾,赤着上半身,肌肉线条明朗,弯着腰,挥舞着手中的镢头。

一下一下,像老黄牛一样勤恳、踏实、忍耐。

在人口流动低效的时代,无数的农民,就这样被禁锢在土地上。

祖祖辈辈,过着一样的生活。

有人愿意忍受,并习惯。

但总有人不甘心。

一旦获得契机,他们便会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

高加林,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虽然生在农村,但从小读书,几乎没有干过农活。

高中毕业后,他在一所民办学校任教。

在他自己心目中,他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毕竟,他是脱离了土地的人。

但好景不长,他的职位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

面对这样的结果,高加林的父亲蹲在炕上抽着旱烟,吐出的烟雾就像他的愁绪,久久不散。

他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妇女,没有主见,遭此“大难”,只能在昏暗的油灯旁低声啜泣。

大队书记,不是大官,但在闭塞的乡村,足以压制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高加林不甘心,想要告状。

父母一听却急了。

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你告他,往后咱们这家人,就没活路了。”

父亲也说:“人家通着天呢!”

无奈,高加林只能放弃。

在这片黄土上,他们活得是如此卑微。

02 挣扎

就像如今不断被讨论的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高加林也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因为失去教职,他不得不回归土地。

但是,他不甘心。

他去挖地,手被磨得出血仍要继续,不过是在借生理的痛苦发泄精神的痛苦。

父母让他去卖馍,他难为情地叫不出口。

蹲在一群大爷大妈之间,他尴尬、无措、格格不入。

幸而,巧珍的爱恋平复了他内心的苦闷。

巧珍虽然不识字,但她美丽、善良、体贴、热情。

对于文化人,她发自肺腑地崇拜、尊重。

最重要的是,她暗恋高加林多年。

以前,高加林是教师,她觉得自己配不上他。

现在,高加林和她一样,是平头农民,她终于敢大胆表白:

“加林哥,你要是不嫌我,咱俩一块儿过,你在家里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让你受苦的。

面对巧珍的深情,高加林首先想到的是:

“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结合,我这一辈子,就要拴在土地上了。不,不能。”

他开始疏远巧珍。

可,对于一颗受伤的心而言,痴心女子的深情,有润物细无声的疗愈作用。

最终,高加林被巧珍感动,两人悄悄谈起了恋爱。

她们在庄稼地里、在麦垛场上、小河边约会,拥抱,说着私密的情话。

他们一起面对村里的流言蜚语。

在最受非议的时候,高加林骑车载着巧珍穿过村子。

年轻的他们,是那样的热烈、勇敢。

巧珍说:“等咱们结婚了,我让你七天头上歇一天,就像在学校一样,我让你过星期天。

她对爱情的表达,朴素而真挚。

只可惜,她的这份好,高加林没有珍惜。

和巧珍在一起的高加林是快乐的,是轻松的。

爱情的甜蜜并不能消解他内心的不甘。

一次,高加林受村里指派,到县城拉粪,因为身上沾染的臭味,被人数落、谩骂:

“这些乡巴佬,真讨厌!”

这次受辱的经历,让他心中摆脱土地的渴望更加强烈了。

他心想:

“我一定要到这里来,我有知识,有文化,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

不久,参军的叔叔衣锦还乡,成了当地劳动局的局长,借着叔叔的东风,高加林进了城。

他终于脱离的了土地。

03 辜负

读书,让高加林知道了外面世界的广阔,他又如何甘心被栓在一亩三分地?

高高的楼房,飞驰的列车,从未见过的飞机场,都对他散发着神秘的光,

可农村与城市的二元体制,在他面前划了一道深深的沟壑。

他想要奋力触摸那个世界,可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那条路上到底有多少荆棘。

进城后,高加林很快遇到了新的爱情——黄亚萍。

黄亚萍与高加林是高中同学。

自学生时代,她便喜欢高加林,只是因为高加林毕业后回了农村,她的暗恋也无疾而终。

再次相逢,高加林成了配得上她的城里人,她开始对高加林展开热烈的追求。

他们都受过教育,有共同话语,可以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对比之下,巧珍和高加林聊的却是:“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12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

对于一个文艺青年而言,谁更适合做配偶,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黄亚萍的父亲是县武装部长,工作即将调回老家南京。

和黄亚萍在一起,高加林可以跟随她去见识更大的世界。

权衡之后,高加林做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和巧珍分手,与黄亚萍在一起。

彼时,他以为自己一只脚迈进了新世界,殊不知,他失去的是一个金子一样的女人。

往后的人生里,再也不会有人像巧珍一样,全心全意地爱着他。

可天有不测风云,还没有从黄亚萍身上获得红利,就有人告发了他“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

他被单位开除,再一次回到农村。

炽热的理想被燃烧为灰烬,曾经一无所有的高加林,归来依旧一无所有。

04 反思

关于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我不想用“渣男”二字评价他。

说到底,他不过是时代困局中挣扎的年轻人。

他的迷茫、不甘、追求,甚至自私,与当今的年轻人是互通的。

当下流行的“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和高加林对巧珍的背叛,异曲同工。

他不愿回归土地,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挣扎的样子,像极了而今讨论的,不愿脱下长衫的孔乙己。

不愿脱下孔乙己长衫的人,是不甘心一二十年的努力,被否定,被辜负。

不愿留在农村的高加林,只是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把自己封印在黄土高坡。

归根到底,都想摆脱我命由天不由我的无奈。

否则,谁又愿意成为失去土壤的豆芽菜?

只是,他追求成功的道路,不应该让巧珍成为垫脚石。

这是他无法抹去的道德污点。

巧珍对爱情的追求大胆勇敢,可惜,所爱非人。

他和高加林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她太崇拜读书人了,以至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为卑微的位置。

但她同时也是大度的。

当高加林提出分手的时候,她没有死缠烂打,而是给对方送上了祝福。

她知道自己留不住她,就连分手都是只谈爱,不言恨。

反观失去巧珍的高加林,活成了一个笑话。

其实,像巧珍这样的女人,谁娶了,都能幸福。

只可惜,高加林不懂。

他得到了一个金子一般的女人,却像土疙瘩一样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