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移动集团此次定增应为普通财务投资,助力邮储银行增加风险抵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木盒

编辑 | 小白

2023年3月29日晚,邮储银行(601658.SH)公告了定增方案:

中国移动集团以6.64元/股申购了邮储银行450亿元,全部用现金(自有资金)认购。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而且锁定5年,2023年3月28日已完成股权登记,目前中国移动集团持有6.83%的股权

(邮储银股权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邮储银股权结构)

邮储银行非公开定价基准日(即2023年2月21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为3.74元/股,但这个定价是以邮储银行净资产入股的:

2021年末邮储银行每股净资产为6.89元/股,扣除现金分红后,每股净资产调整为6.64元/股。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截至2023年3月29日收盘,邮储银行的股价为4.65元/股。

(市值风云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值风云APP)

也就是说,中国移动集团入股价格6.64元/股比4.65元/股还高了42.8%。

Wind数据显示,邮储银行PB为0.64,这大概就是溢价的空间(PB=0.64和PB=1)。

(wind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ind数据)

不久之前还有沙特阿美溢价一倍入股荣盛石化,如今中国移动集团也溢价42.8%入股邮储银行,说明A股资产价格很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参与主体不是上市公司中国移动(600941.SH),而是中国移动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集团。

(2021年12月21日中国移动招股说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2月21日中国移动招股说明书)

中国移动集团成立于1999年7月22日,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组建成立的电信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分别持有中国移动集团 90%和10%的股权。

2022年10月26日,邮储银行就公告了非公开发行的预案,由于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不参与认购,那时候市场普遍预计邮储银行此次将引入多家市场化投资者,没想到最后是中国移动集团一家包揽了!

其实这次定增承销商也邀请了总共67名投资者认购,最后只有中国移动集团一家包揽,可能是价格出得最到位。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那么中国移动集团入股之后,中国移动和邮储银行会深度战略合作吗?

邮储银行作为网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大型商业银行,凭借“自营+代理”运营模式,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有 39,574个营业网点,包括7,818 个自营网点及31,756个代理网点。

而中国移动是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领先、市值排名前列的电信运营企业,有超过9亿的移动用户。

会不会在业务层面深度合作呢?此前邮储银行和中国移动也有过合作。

(2019年5月29日中国邮政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5月29日中国邮政网)

但风云君仔细翻阅了这次公告,认为这次中国移动集团定增应该属于普通的财务投资。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中国移动集团定增前也不是邮储银行股东,最近一年双方也没有发生过重大交易,定增后中国移动集团也没有去寻求入驻董事会,邮储银行仍保持自己业务和经营的独立性。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这次募资资金,邮储银行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支持未来业务发展。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9日邮储银行公告)

但风云君认为邮储银行此轮定增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未雨绸缪。

去年房地产的多家激进民营企业暴雷、多个期房项目停工、居民停贷等超预期负面因素频出,波及到银行业务,也影响到了银行的预期和股价。

以致邮储银行抛出了定增方案,也在2022年6月27日公告了半年内增持5000万稳定股价。

(2022年12月28日最终完成增持500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2月28日最终完成增持5004万)

金融要稳不能盲目创新,硅谷银行关闭,看似原因是美联储激进加息,实则是美国监管的不负责任。连美联储副主席都说,硅谷银行关闭说明了美国监管体系的失败。

在这个层面,我们国内的金融行业显然做的更加稳健。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