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细看本次的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报告中处处体现着民生二字,民生稳定,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定,报告中许多具体的内容就真实反映“民声”,一切围绕着民生,一切也是为了民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次工作报告中,回应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回答百姓心中很多疑惑,拿出了许多强有力的民生举措,让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坚定信念和充满信心。

如何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最重要的是倾听群众的心声,倾听“民声”,知道群众所急难愁盼的问题,了解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是政府做好工作的前提。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每一条都是关心人民群众所期盼解决的问题,例如就业、民生、医疗、减税降费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去面对的问题,将群众所关心的小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恰恰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动体现。

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大大的民生,单单从每一件小事来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似乎不是什么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但是深入观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关系到民族,人民群众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大事。正是把这一件件小事做好,小小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真正地有“被牵挂、被牢记”的幸福感。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优化就业医疗政策、减免个体工商户的税费等一系列措施,有的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有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暖心措施,让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对未来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充满了百倍的信心。紧贴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包含了14亿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更是一份激励和一份担当,我们应当继续牢记初心使命,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用实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