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超过百亿。大多数设备的工作频点集中在 ISM 频段,随着设备密度和通信流量的不断增长,未来的 ISM 频段内会越来越拥挤。如何在有限的频段范围内,保证服务质量(QoS)和网络可扩展性,是当下 LPWAN 通信技术芯片研发公司需要突破的技术重点。

上次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 TurMass™ “六边形战士”修炼技术之一的低成本,这次和大家聊聊 TurMass™在抗干扰能力上的优势。

在介绍抗干扰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 LPWAN 系统有哪些干扰

现有的工作在免许可频段上的一些 LPWAN 技术容易受到干扰,它们通常共存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频谱的干扰主要分为了两类:

01 系统内干扰(自干扰),是指在同一网络内运行的设备引起的干扰。

例如 LoRa 采用的是 ALOHA 方案的随机接入技术,由于 LoRa 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数据传输,而 LoRa 单信道又没有并发能力,因此基于 LoRa 技术的网络就会产生显著的自干扰。

02 系统间干扰,是指来自其他系统的无线电信号引起的干扰。

由于 ISM 频段是免许可频谱,用户无需许可即可使用,不同技术的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存在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TurMass™ 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干扰问题。

技术大剖析

首先,TurMass™ 采用极窄带技术(典型信号带宽4KHz),在 125KHz 带宽内,终端自动学习信道内干扰的特性,通过跳频,自适应选择频率来避开信道内的干扰。

终端的抗干扰技术分为两类:扩频和跳频。LoRa 采用线性扩频技术(Chirp Spread Spectrum),通过高扩频因子,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这是 LoRa 采用扩频技术最主要的优点。但是 LoRa 在同一信道不支持用户信号的频谱重叠,即一个用户独占 125KHz 带宽,LoRa 在一个信道内存在强干扰的情况下,信道容量非常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有干扰情况下,LoRa 频谱

TurMass™ 采用跳频技术。在一个信道内(125KHz)有干扰的情况下,终端自动学习到干扰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频点,避开干扰。如下图 2 所示,由于左右两边频率(红色虚线)存在干扰的功率较高,用户最终选择中间频率(红色实线)。TurMass™ 技术能有效的抗干扰,在一个信道内存在强干扰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选择到干扰功率相对较低的频点,从而实现信道容量较扩频技术有很大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有干扰情况下,TurMass™ 用户频率自适应选择的频谱

其次,网关采用多天线技术,使用干扰抑制算法对干扰进行抑制,保证终端的通信质量。

TurMass™ 核心技术之一是多天线干扰抑制。TurMass™ 网关采用多天线技术,即使同时接收到终端正常通信信号和干扰信号,可以利用空分复用技术,将终端信号从干扰信号中分离出来。

由于干扰和终端的空间位置不同,网关在解调终端的信号时,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形成单独对于终端指向性的波束(如图 3 中蓝色区域网关对终端形成的指向性波束)增强信号,在干扰信号的方向上抑制信号,实现在解调终端信号时,能抑制干扰,保证终端信号的解调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多天线网关波束成形

全国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TurMass™ 技术所体现的优秀抗干扰能力,彻底解决无线信号通信易受干扰的痛点,极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质量。未来将在 LPWAN 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