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河北卫健委发布

2023年2月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2月1日0时至2月28日24时,我省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丙类传染病8种。

本月共报告乙类传染病39722例,死亡3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布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15%。

本月共报告丙类传染病24709例,无死亡。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9.98%。

“高烧39℃、干咳、头痛甚至腹泻”

3月以来

广东汕头、江苏南通、浙江杭州等地

出现多例症状类似新冠、流感的患者

但却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被确诊为鹦鹉热

01

3月,浙江杭州的耿女士因持续高烧到医院治疗,医生发现耿女士出现了“大白肺”。但导致耿女士出现持续高烧和重症肺炎的并不是新冠病毒,而是鹦鹉热

02

3月初,广东汕头59岁的李先生突发咳嗽,并且连续5天高烧,经医生诊断为鹦鹉热。3月25日,江苏南通市崇川区疾控发布提醒,该地已有多例鹦鹉热病例报告,咳嗽、发热、肺部感染,这些症状与新冠、流感极为相似。

03

张先生的女儿喜欢鹦鹉,于是张先生从网上购买了3只鹦鹉饲养于家中。可惜的是,没多久鹦鹉相继死亡。看到女儿很伤心,张先生便陪着孩子一起给鹦鹉举行了“葬礼”,然后才将鹦鹉掩埋。

此后不久,张先生和爱人以及张先生的妈妈先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他们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未见好转。最终通过肺部痰液二代测序检查,才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此病的传染源正是相继死亡的3只鹦鹉。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后,高热很快得到了控制,症状缓解。

鹦鹉热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

和鹦鹉有什么关系?

是养鹦鹉就会得的病么?

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鹦鹉热常见症状有哪些?

鹦鹉热衣原体潜伏期约为1~2周,长者可至45天。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

1.高热

该病起病急骤,可突发高热,热度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

2.头痛和肌痛

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

3.呼吸道症状

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发病后第3-6天,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

4.其他症状

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

5.并发症

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

鹦鹉热主要传播途经是什么?

经直接接触传播: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可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患者痰中可长期带衣原体,亦可造成他人被感染。

经呼吸道传播: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

易感人群有哪些?

多发生于家禽、鸟类集市场所的直接接触者或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且不完全。

鹦鹉热应该如何治疗?

患者一般应隔离治疗,以防经呼吸道传播。人类鹦鹉热最好用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治疗。这类药物推荐剂量较低且不良反应小,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多数患者治疗48h后发热症状消退,为了避免复发,疗程至少持续21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是不能使用四环素类的患者的最佳替代药物,更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等)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它们的效果不如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提醒!在用药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另外,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补液,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

“吸猫”也可能患上鹦鹉病?

这一点值得注意

2021年底,39岁的张女士突然高烧不退,辗转求医无门后,来到了上海长征医院,经过一系列筛查,专家发现,“罪魁祸首”极有可能与猫咪有关。

最开始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等症状时,张女士以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可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她的体温仍维持在40℃左右,不仅咳嗽、吐少量白痰,还觉得胸闷,而且症状逐渐加重。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她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有炎症。

但张女士辗转3家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她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她仍反复发热,又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将肺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后,导致发热的“真凶”终于找到了——“鹦鹉热”衣原体。

经过一系列抗感染治疗后,张女士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胸闷症状也明显好转。医生进一步追问病史,才知道张女士在发热前,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曾在宠物店“吸猫”。

为何“吸猫”后会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猫与鹦鹉之间又有什么故事?

专家解释,“鹦鹉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除了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中,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张女士极有可能在“吸猫”时,接触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那么该如何避免和预防鹦鹉热?

01

尽量避免感染源,最好避免食用野生鸟禽,应该食用市场售卖的经过检疫安全的鸟禽类动物;

02

长期接触鸟类、禽类的宠物爱好者、宠物店员工、饲养家禽的工人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在接触这些动物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在接触粪便后,应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避免病原体残留;

03

应定期清理养殖鸟禽的粪便,清理时适当洒水,以免含有病原体的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引发鸟禽及人类感染;

04

对感染衣原体的鸟禽进行隔离、治疗,以免传染其他健康动物及人类;

城市中养宠物鸟的人咋预防?

还能养宠物鸟吗?

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进行防预

01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的宠物鸟。

02

如家中饲养多只宠物鸟,尽量将鸟笼分散摆放,给它们充足的空间,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

03

鸟笼及沾有禽鸟排泄物及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消毒。在清理鸟笼及处理粪便、分泌物或羽毛前尽量带上口罩和手套,使用水或消毒剂润湿表面,避免干扫或使用吸尘器/高压水枪,以减少羽毛,尘埃和粪便的飞扬。

04

避免将鸟类放置在狭窄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05

当宠物鸟出现嗜睡、厌食、羽毛皱褶、结膜炎、眼或鼻分泌物、腹泻等症状时,避免和它亲密接触,应将其隔离并尽快送至兽医处治疗。

鹦鹉热

常见于饲养宠物鹦鹉、处理活禽等情况

因此要特别注意家禽的防疫

注意卫生、勤洗手、提高身体免疫力

来源:河北卫健委、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