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我从江陵师范毕业,同年8月,来到沙岗,由此开启了我的从教生涯。第一站是黄剅中学,这里是我教书的起点,也是这所学校的终点。一年以后,它就和林市、公议一道被撤并了。
接下来的两年,我在沙岗镇中学工作。在这期间,学校的领导还是很信任我们年轻人,放心地把最好的班级给我们带,同事们也在生活上给予了我这个外乡人很多的关照。在这里的两年,我过得很开心。
1994年,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沙岗镇委镇政府恢复了公议中学(改名为列宁学校)。因此,我就来到了列宁学校,起初,学校非常简陋,只有两排建筑,一排为教室,共六间,其中一间用作办公室,供全体教师办公用。另一排为教工宿舍。学校只招收了五年级和初一几个班,我们几个同来的年轻人被学校安排去教初一。慢慢地有了初二、初三后,我们也就顺理成章地跟班上了。所有的任课教师中没有一个有过教初三的经历,但我们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接受了这副重担。说实话,当时没有人能看好我们这帮年轻人,对我们能不能胜任普遍持怀疑的态度,但首任校长李玉淮力挺我们,他在给我们鼓劲时说:“列宁学校能否生存下去,就看这第一届中考了,只要不剃光头,就是胜利!”在人们的质疑声中,我们迎来了复办后的首届中考。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竟然有六名同学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其中包含三名教师子弟。至今我还记得其中五位的名字:刘潇、刘志彪、陈业华、袁隆艳、谢先海。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师们的信心。周边的群众也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了,学校逐渐兴旺起来。
伴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周边的村级小学陆续被撤并了,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班级数不断增加,班额一再突破。我曾经在八十多人的教室里上过课,放眼望去,全是脑袋,那真叫一个挤啊!不得已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两排教室。顶峰时在校学生数达八百余人。列宁学校发展成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本着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努力帮助那些学习品质好、求学意愿强烈的孩子打好基础,把他们送到高一级的学校去学习。
记得中桥村有个叫夏敏的孩子,第一次参加中考,别的学科成绩都还不错,唯独英语只考了24分,因此没能考上高中。学校得知他想读书的意愿很强烈,只是他的父母有顾虑,怕到时候英语又拖后腿,不肯让他来复读。学校做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把他接到学校来。领导把我找去,交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把他的英语成绩提上来。我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此后,我几乎把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他身上。每天早自习前的半小时和他一起背单词,晚自习后的一小时和他一起反复做习题,给他讲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悄无声息地从全班的后几名跨入了中等生的行列,因此,他信心大增,学习也更加努力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后来的中考中,他竟然考出了九十分的好成绩,顺利上了高中,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逆袭”。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还有个孩子,就是公议村的鄢光绪。他极具天赋,天生就是读书的好材料。原本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江陵一中,不过只读了短短两个月就辍学了,在家里放牛。只因家里太穷,加上父亲体弱多病,实在无力承担学费。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读书,那就荒废了,实在是可惜。管教学的副校长彭于茂得知这个情况后,带领我们几个年轻教师上门,反复去做他父母亲的工作,不仅减免了他的学费,而且承诺学校里有小型维修的时候,安排他们来做小工,挣些工钱。我本身也出自农村贫困家庭,深知农村孩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书。因此,我经常找他谈心,坚定他读书的信心,同时在生活上给予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二年,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录取江陵一中。这次,学校怕他再次中途辍学,主动联系高中的学校领导,为他的高中求学亮起了绿灯。后来,鄢光绪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虽说在这件事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彭校长,但我有幸参与其中,能为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而尽一份微博之力,我深感欣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地加快,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城市,乡村学校受到了很大地冲击,处境越来越艰难。由于学生人数日益减少,2013年,列宁学校不得不停办了初中。尽管学校在2014至2018年期间利用国家加大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契机,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食堂、运动场,也配备了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却依然阻止不了学生数逐年下降的趋势。曾经人头攒动的教室变得空旷了,曾经喧嚣的操场变得清静了。
纵观列宁学校的发展历程,它就像是一条抛物线。它让我感触良多,在其上升阶段虽充满艰辛,但也伴随有欢乐,在其下降阶段留给我更多的则是无奈、伤感和失落。在这里,我经历了八任校长,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我依旧在这里;在这里,我见证了学校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在这里,我由一个满头青丝、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两鬓泛白、满脸油腻的大叔。曾经,我放学后可以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尽情地挥洒汗水,如今,我只能在晚饭后围绕着运动场踽踽独行。我把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列宁学校。每个人都向往条件好的工作环境,但条件差的地方也总得有人干哪!现在我已到了职业生涯的后期。我别无所求,惟愿列宁学校下滑的势头能再缓一些、再缓一些,让我能在这里呆久一些,让我的列宁情结更持久、深厚一些!
2023年3月29日
陈家宽
来源:江陵教育
编辑:吴桐
责编:张怡
编审:邓曼
终审:戴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