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快资讯

近期的华为在汽车领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余承东为推广华为汽车生态可谓雷句频出,明嘲暗讽诸多汽车厂商;更是将赛力斯问界汽车重新定义为“HUAWEI问界”,曾经说过不造车的华为似乎要开始造车了。因为问界汽车曾经叫赛力斯问界,赛力斯是原小康汽车公司;现在用华为取代塞力斯,并且抛出“华为质量标准”等概念,这很难让人认为“华为没造车”。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老爷子可是说过华为不造车的,余承东的做法与其说法相悖。

究竟谁说的算呢?

看来还是任正非说的算,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前日发布了声明文件,文件由任正非签署;内容称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五年;并且“华为/HUAWEI”标识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文案和车辆外观上,不能使用“华为问界”或“HUAWEIAITO”等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等于直接否定了余承东之前所有的规划,用一个网络流行词来概括的话:似乎余承东被徐直军和任正非“打脸”了。

然而余承东也不是好惹的主,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里,余承东“坦言”了些话。

大意为:

华为仍旧是一个被制裁的公司,主要合作伙伴以国内车企为主;在现场的蔚来和理想的负责人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跨国车企巨头们也会由于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所以不会选择我们,而传统车企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同样不会选择华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华为而言必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每年上百亿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很好的让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实现热销就无法实现商业变现,也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所以使用华为的“HI智选模式”才能帮助车企卖出更多车,但这就会涉及到帮助车企营销的问题;现在只有塞力斯和华为以智选模式合作,马上还会有北汽集团、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以华为整套解决方案打造车辆,如果这些品牌的车都采用不同品牌来销售,华为就无法在营销、服务和零售方面做好,那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以“华为问界”的模式来做,这也是我们在它前面加上“HUAWEI”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的潜台词是对华为公司的做法表达不满,只是余承东的模式真的可取吗?

现在有了“华为问界”,华为和北汽集团合作的阿尔法极狐汽车以后也要叫做“华为极狐”吗?奇瑞与华为合作似乎也要叫作“华为奇瑞”了,似乎这个结果不会是汽车厂商想要的。因为在这个合作模式中的主角变成了华为,汽车厂商都在为华为做营销!当这些贴着华为标签的车辆有了一定的市占率,华为就成为了这些品牌的核心——真正的品牌灵魂。而此时华为就掌握了这些品牌的生杀大权,且这并不只是华为系自身内部的问题,在华为的品牌矩阵逐渐强大之后,规模效应一旦形成则势必会成为行业巨头,其他汽车厂商则难以应对;或华为将成为一众汽车厂商的众矢之的,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余承东的方案看似在短期内能起到帮助华为推广汽车方案的作用,但长远来看就不见得对企业发展有帮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是个人观点,不过对于余承东讲到的智选模式与车企“不冲突”的说法则实难认可。

其称这些车企有的做SUV,有的做轿车,有的做MPV,有的做B+级的车,有的做C级车,有的做D级车;每个车厂做的产品是不重叠的,希望能够组合起来,成为一个车系里面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能把车厂的产能和资源都利用起来,不会重复浪费资源,共同发挥作用。

任何一家汽车厂商想要发展壮大,只造一种车型,甚至只造一个尺寸标准的固定车型,能成功?

很难想象这样一段话是出自一位汽车人之口,不过后面的描述倒是表露出了初衷;所谓的“我们能把车厂的产能和资源都利用起来”,最终还是华为掌控了车企的命脉,这还是合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承东的观点是业内诸多人士都无法认同的,任正非和徐直军看来也不认同;只不过余承东的态度似乎还比较强硬,对于公司的做法是不太认同的。这可能与华为的轮岗制度有关,轮岗制度带来的无疑是企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各自掌控企业的阶段总会出现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方案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链和关系网,在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模式之后,派系斗争就会愈演愈烈,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但任正非老爷子似乎也要通过这种模式来进行考验,为华为找出一名有力的接班人,或者能辅佐孟晚舟的得力干将。从近期的动态来看,余承东有不定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