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眼部微生物组对眼睛健康的意义已成为眼科的研究热点,主要关注眼表微生物组(OSM)。许多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患有眼表疾病(例如睑缘炎(包括内麦粒肿)、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和角膜炎)的患者的微生物组存在显著差异;然而,一直缺乏对这些疾病治疗前后微生物的对比研究,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将有助于了解内麦粒肿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比较使用生物型次氯酸眼睑擦拭治疗前后内麦粒肿患者睑板腺分泌物中的微生物,以阐明生物型次氯酸眼睑擦拭治疗内麦粒肿的机制。

研究方法:共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医院眼科门诊的8例内麦粒肿患者。从治疗前的受试者(A 组)和用生物型次氯酸眼睑擦拭物清洁眼睑 7 天后治愈的患者(B 组)收集睑板腺分泌物。对样本进行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分析所得数据,比较内麦粒肿治疗前后睑板腺分泌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研究结果:两组样本共获得2127个操作分类单元,生物型次氯酸洗眼前后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在门级水平上,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葡萄球菌、奈瑟菌等病原体减少;与治疗前组相比,其他益生菌增加。

图1:受试者的前节段照片。(a) 治疗前的临床表现(A 组),(b) 治疗后的临床表现(B 组)。

生物型次氯酸洗眼擦拭处理前后,内激素的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对两组样本进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估指标包括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 等指数。两组之间的比较显示,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在内部麦粒肿发作和生物型次氯酸眼部清洁擦拭治愈之间没有改变。( P > 0.05;表2;图3)。

图3:个体样本的Alpha多样性指数。(a) 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治疗前后各内队列标本的稀疏曲线均达到饱和平台,说明测序数据大小合理。

研究表明:生物型次氯酸眼睑擦拭对麦粒肿有很好的疗效;用生物型次氯酸眼睑擦拭清洁眼睑不会改变内麦粒肿患者睑板腺分泌物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型次氯酸擦拭眼睑可通过广谱抗菌作用影响内麦粒肿,有效降低葡萄球菌、奈瑟菌、放线菌、瘤胃球菌等共生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粪杆菌等具有抗炎作用的共生益生菌的相对丰度效果

麦粒肿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眼睑腺内的急性化脓反应。根据疾病部位的不同,麦粒肿在医学上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类型。这项研究只关注内部麦粒肿,内麦粒肿的临床表现是眼睑红肿,几天内自发出现疼痛肿块,睑板腺化脓性炎症。莱德曼等人报道内麦粒肿发病机制是由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腺体所致。葡萄球菌是麦粒肿内的机会性病原菌,减少病原菌入侵是治疗的关键。

内麦粒肿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热敷和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药膏、妥布霉素滴眼液加地塞米松眼药膏等。虽然这些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疾病,它们有许多限制,包括细菌耐药性,睑板腺滴眼液浓度不足,软膏影响病人视觉感知,和长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造成副作用,如增加眼压。针对这些问题,眼科医师重点研究生物型次氯酸,生物型次氯酸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炎、伤口愈合作用,作为抗菌剂用于糖尿病足、褥疮、鼻窦炎,以及皮肤消毒和口腔冲洗,为使用生物型次氯酸治疗睑缘炎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多项研究证实,使用生物型次氯酸眼部清洁可有效减少眼部周围皮肤的细菌数量。

赛乐洁可通过降低内麦粒肿共生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例如葡萄球菌、奈瑟菌、放线菌和瘤胃球菌;通过其广谱抗菌作用,氧化ATP水解酶和合成酶来灭活微生物,以防止产生提供能量的ATP,可以有效杀死多种引起内激素的致病菌,导致普拉梭菌和其他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从而介导内麦粒肿的抗炎治疗发挥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