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谢你!我刚收到信息,又退回了一万多元,总共收到退款34000元。”3月30日晚,余江公安洪湖派出所民警收到辖区村民吴大姐打来的电话,话语中充满喜悦。

一个多月前,一位大姐满脸愁容地来到洪湖派出所。询问得知,大姐姓吴,丈夫在外务工,九岁的小儿子与她一起在家生活。儿子痴迷手机游戏,经常拿她的手机玩游戏。最近她发现,手机微信账户突然少了近四万元。原来,儿子知晓手机支付密码,每次趁着她不在身旁,便用微信支付充值游戏券,升级游戏装备。她自己向游戏公司申请退款,却迟迟没有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充值游戏,可与游戏平台沟通协调退款。了解完情况,民警立即电话联系游戏充值平台的人工客服,了解到吴大姐申请退款没有回应原因,是她手机操作不熟练,申请资料不全。根据客服指引,民警帮助吴大姐补充了一些资料。

然而,半个多月后,申请再次被驳回。民警电话联系客服,原来吴大姐儿子用QQ号玩游戏,充值的ID是QQ区而不是微信区,之前申请地方出错。于是,民警又帮着吴大姐提交了相关申请手续。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传来好消息。

未成年充值退款流程

可以直接拨打充值方客服电话,进行诉求退款,协商不成可以直接起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充值的行为,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的具体途径如下:

1、通过与充值端客服沟通,表明属于未成年人充值,进行相应的退款操作;

2、通过向充值平台所属公司投诉,要求退还未成年充值的钱款;

3、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诉求法院认定未成年人充值的行为无效,来要求被充值的客户端,返还充值的钱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