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场上,俄军终于取得“标志性”的胜利,然而对整体战局又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据塔斯社报道称,“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4月3日宣布,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已经占领了巴赫穆特,俄罗斯国旗正在该市市政大楼上空升起。

普里戈津还特意强调称,这面国旗是为在圣彼得堡牺牲的战地记者塔塔尔斯基准备的,写满了对其的感激之情。

目前俄乌双方仍在巴赫穆特激战,该市西部地区依然在乌军掌控中。

乌克兰国防副部长否认普里戈津的说法,但也承认该市战况处于“紧张状态”,军方正在仔细考虑接下来每一步行动。

在长达七个多月的围攻下,巴赫穆特终于有了“标志性”的变化,这是否会影响到俄乌整体战况呢?

我个人对此持谨慎态度,一来是巴赫穆特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价值有限,控制此地并不等于能钳制顿涅茨克的乌军

由于巴赫穆特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瓮城,地底深处可以储藏巨大的战争资源和兵员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俄军久攻不下的原因,这样的优越性被俄军所用,必将对接下来的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巴赫穆特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掌控它的一方可以以此为据点,对整条战线保障后勤工作。

对于俄军而言,一旦完全夺下,便可挥师直取斯拉维扬斯克与克拉马托尔斯克。

这个大城市虽然也有重兵囤积,但防御工事远不如巴赫穆特,乌军想要死守必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同时对顿涅茨克其他战略重镇也会有辐射影响,恰索夫亚尔、康斯坦丁诺夫卡,甚至是北边的谢韦尔斯克的防御也将更困难。

二来是巴赫穆特对于乌克兰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政治意义。

曾有西方媒体认为,基辅与乌军司令部在是否死守巴赫穆特的问题产生过巨大分歧,但很快被乌克兰方面否认。

无论事实是怎样的,但巴赫穆特对于基辅的政治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一场在西方鼎力相助之下的战争,乌克兰军队必须拿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成绩才能让“金主”满意。

围绕巴赫穆特的战斗经常刷新西方媒体的热榜,什么“士兵平均的生存时间仅有四个小时”、“顿巴斯地区的巨大绞肉机”的话题时常霸榜。

在此背景下,美国不断怂恿北约盟友形成所谓的“坦克联盟”,进而提供更多“违规武器”。现在德国的防务力量已经被掏空,德防长更是直言不再对乌克兰提供额外的军事援助。

时间在不断推进,其政治意义正逐步消退,基辅对死守的迫切需求自然不再强烈。

巴赫穆特的易主,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无法彻底扭转顿涅茨克州的整体局势。

俄军方面,正规军并未有太大折损,而“瓦格纳”集团伤亡再惨重,也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这属于内部权力斗争,另一方面雇佣兵伤亡的体恤自然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

反观乌军的情况就很差,在这个地方下的赌注很大,许多建制都被消磨殆尽,不知道这笔账在高层眼中是否是得不偿失的。

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就任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后,整体战术趋向于稳扎稳打。整个冬季,俄乌都在进行消耗战,眼看春季攻势将近,战局会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呢?

从北约和俄罗斯的动静来看,双方明显认为在春季攻势后也不太可能实现停火协议,双方大概率会陷入长时间的持久战。

如果俄军在总攻之后,仍无法彻底夺下乌东四州的控制权,那此前“公投”更像是笑话。这势必会再次打击普京的政治声望,同时为夺下巴赫穆特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普里戈津腾出政治空间。

普里戈津敢于放出消息声称将竞选下一任总统,就说明背后有相当的政治力量支持。

俄罗斯国内的政治体系如何角逐尚且不透明,但在军队里已经明显能看出各方不和状态。“瓦格纳”集团与车臣武装以及民兵组织对俄国防部官僚的行为十分不满,不止一次的指控他们懦弱、腐败、庸碌。

谁该为前线战事迟缓而负主要责任,一直是俄罗斯内部各势力争论的焦点。

现在巴赫穆特被拿下,“瓦格纳”自然位居首功,而要如何论功行赏,这个难题便交给普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