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利、奇、信、情,秒杀力的五字真言 | 模糊谈判力 第九十一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770篇推文。

全文共310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引言

1引言

你一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歌;

或者,你一定有过被某个旋律打动的时刻。

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那么,怎么定义音乐是否好听呢?

或者说,我们为什么就对某首歌或某个旋律情有独钟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

说不出来,就是觉得好听。

你知道脑神经科学家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吗?

2019年,德国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脑神经科学家,Vincent Cheung(文森-张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脑神经实验。

张教授从1958年到1991年的美国音乐排行榜(Billboard公告牌)上挑选了被公认好听的745首歌曲,并从中选取了80000个经典旋律;

然后通过设计一种计算机学习算法来为这些旋律的两个指标打分;

这两个指标分别是,“模糊程度”和“意外程度”。

啥意思?

所谓“模糊程度”,就是“不确定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在听音乐时,对下一个还未听到的音符的预期判断确定程度;

所谓“意外程度”,就是“惊奇的程度”,也就是在我们听到了下一个音符,而感受到的惊讶或奇特的程度;

张教授让实验对象头戴核共振成像设备,并在他们听这些音乐时,观察大脑一个特定区域的活动;

这个区域叫“伏隔核 Nucleus Accumebens”,是大脑负责在接受音乐刺激时做出奖励的部位;

也就是当我们感觉听到的旋律“好听”的时候,“伏隔核”就会做出反应和活动。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张教授发现,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伏隔核”会做出相对剧烈的反应;

一种是,当“模糊程度”(也就是不确定程度)低,但“意外程度”(也就是惊奇度)高的时候;

另一种恰恰相反,是当“模糊程度”高,但“意外程度”低时。

也就是说,有两种情况会让我们觉得旋律好听:

一种是,当我们对旋律比较熟悉(不确定预期低)时,如果接下来的旋律出乎意料(惊奇度高),就会感觉好听;

或者是,当我们对旋律不太熟悉(不确定预期高)时,下一个出现的旋律正如我们的预期(惊奇度低),也会感觉好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中测试的其中一个旋律是来自“ABBA”乐队的名曲“Knowing Me, Knowing You”;

采样旋律共36个音符,每个音符相隔2.4秒,其中第2个音符和第32个音符,正是符合上面两种情况的特殊音符,读者可自行感受。

ABBA-KNOWINGYOUKNOWINGME

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xh0zMuehriXOpxWlzUNhtFEe5TuFENQQPNl==音频:00:0001:28

(相关实验见:Vincent K.M. Cheung, Uncertainty and Surprise Jointly Predict Musical Pleasure and Amygdala, Hippocampus, and Auditory Cortex Activity,Current Biology,doi.org/10.1016/j.cub.2019.09.067.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19312588))

你没有发现,

从“熟悉”到“听到特别惊奇的旋律”,相当于从确定性中撕开一个口子;

从“不熟悉”到“正如我们预期”,相当于从模糊性中撕开一个口子;

原来,我们从音乐中获得的快乐(或者说“好听”),其实来自于“确定性”和“模糊性”两个状态的转换。

那么,如果我继续告诉你,其实“谈判力”和“说服力”,也谙合这个规律,你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2谈判秒杀力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如果你对今天的话题感兴趣,请一定也要把前天的那一期文章看一看;

因为这两篇将是“模糊谈判论”非常重要的两篇文章,是“模糊谈判论”的基本雏形。

上一篇我们总结了,七字说服力,惠、爱、联、威、从、稀、诺。

链接 在这里,请务必回顾一下,你才能整合今天的知识)

模糊谈判论”的四个基本论点,

一,

所谓“模糊”,是一种大脑无法忍受的状态;

二,

消除“模糊”,即(消除不确定性),是迎合大脑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

迎合大脑,会产生说服力。

四,

撕开分类,能够消除“模糊”。

七字说服力,撕开了三种分类,迎合了大脑想要消除“模糊”(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产生了说服力。

如果你已经理解了这些,那么我要继续给你增强说服力量;

因为七字说服力不够完善,它有一个弱点:依赖时间。

你看,用“惠、爱、联”来打造关系需要时间,用“威、从”来区分是非需要时间,用“稀、诺”来激发动机也需要时间;

总之,这些说服力不可一蹴而就。

那有没有一蹴而就的说服力呢?

有。

我们去年就完成的“ 谈判秒杀力 ”,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

整个系列里大量的案例,都是几乎在一瞬间完成说服的例子。

让我们回顾一下,“谈判秒杀力”的核心是,“ 简利奇信情 ”这五个字。

简,简洁,大道至简;

利,利益,切身感知;

奇,惊奇,出人意料;

信,自信,相信不疑;

情,共情,同理共鸣;

“简利奇信情”同样可以用“模糊谈判论”来解释:

“简,奇”,来自大脑的特性“超负”,也就是大脑注意力的不确定性特征;

“信”,来自大脑的特性“短路”,也就是大脑认知力的不确定性特征;

“利,情”,来自大脑的特性“从属”,也就是大脑判断力的不确定性特征;

(有关“超负、短路、从属”的介绍,你可以在“ 大脑的欺骗游戏 ”中看到)

因此,你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逻辑,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简利奇信情”的核心是“奇”字,它很特别。

那就是文首有关“音乐好听”的原理中,“确定”向“模糊”转换的那一个特征。

“奇”恰恰就是通过造成“意料之外的惊讶”,来迎合大脑的愉悦。

简而言之,“七字说服力”和“五字秒杀力”的本质是,

从“模糊”向“极化的确定性”转换。

而“奇”在“五字秒杀力”发生综合效用之前,率先突破对方大脑防线的,恰恰是一个相反过程,

从“确定性”向“模糊”的转换。

还记得我们在“谈判秒杀力”里举过的一个例子,

面对在楼顶就要跳楼自杀的人,一个谈判专家是如何率先“破冰”,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那件“老子没有朋友”的T恤。

这就是一个“奇”,一个“破冰”的匕首,从“我确定不相信你”,转化到“模糊”的状态,给其它的“五字秒杀力”发挥作用的机会。

(这个故事的链接在这里, 简利奇信情,印在T恤上的说服力 | 谈判秒杀的五字真言

3确定到模糊

3确定到模糊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乌玛-卡马卡尔教授,设计了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确定性”和“说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乌玛教授虚构了一个意大利餐厅,并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这家餐厅的相关介绍;

这包括餐厅环境的照片,食物的照片,也包括一系列食客对餐厅的印象打分和评论;

乌玛教授想要知道,什么样的留言评论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他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个维度是“评论者的专业性”,另一个维度是“评论者对自己判断的确定程度”;

比如,

一些评论来自,“国家知名美食评论家”,“大型媒体美食频道撰稿人”等,显然这些属于专业人士;

另一些评论则来自,“大学生”,“计算机管理员”等,显然这些属于非专业人士;

按照“确定程度”,评论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极为确定性,“我非常确定,这家餐厅配得上四星”;

另一种是不确定性,“尽管我喜欢,但我不是很确定我的判断,我觉得应该给四颗星......”

那么,你可以猜一下,哪一类评论会让浏览的人,对这家餐厅更有好感?

实验结果显示,居然是“专业人士”发表的“不确定性评论”,最让人信服。

这是为什么?

乌玛教授给出的解释是,

一般人的脑中认为,专业人士应该比普通人具有更加完备的知识,应该更确信自己的评价;

所以,“专业人士”的“不确定性评论”,让浏览者感到“奇”(意外),从而大脑更为认真对待评论的结果。

(相关实验见:Uma R. Karmarkar, Zakary L. Tormala, Believe Me, I Have No Idea What I’m Talking About: The Effects of Source Certainty on Consumer Involvement and Persuas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36, Issue 6, April 2010, Pages 1033–1049, doi.org/10.1086/648381)

让我用“模糊谈判论”来解释这个实验,“专业人士却不确定自己的判断”,这个“奇”迎合了浏览者大脑的愉悦;

随机撕开了既有认知确定性的口子,变得模糊起来,开始认真评估这家餐厅的好坏;

接下来,“威”字和“从”字说服力马上开始发挥作用,重新再次撕开一个确定的分类,一个让人相信“四颗星”的分类。

4小结

4小结

至此,“模糊谈判力”系列告一段落。

洋洋洒洒写了九十一篇,有点累;

但我有点自喜,因为“模糊谈判论”的构思开始有些能够闭环的痕迹,这好像一道光的出现,让人激动。

接下来会有一篇为“模糊谈判力”的总结,收尾这半年来的一切。

当然,我还不想结束“模糊谈判论”的讨论;

我想回到最初的原点,那个“模糊”的概念里,继续再走深一点;

可能是“模糊哲学”,可能是“模糊认知学”,可能是“模糊数学”。

希望这道光,能撕开整个天空。

-

-

-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 第九十一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