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JG改革方案公布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理BW人员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拉开序幕,在这场大戏上演之后,有人忧愁有人喜。

忧愁的人大多是担心自己手中的饭碗不保,欢喜的人则高兴自己能在这场大戏之中浑水摸鱼,摇身一变从编外变成了编内,比如北方某市的公路中心就在这场大戏开始之时转编了一批编外人员,还不用任何考试,这估计羡煞了一大批脱不下长衫的当代大学生们。

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清理bw人员的行动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上古已有之,只不过古代的时候还没有编外人员一说,那时候叫冗官冗员,裁撤冗官冗员的事,每个朝代都干过,但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现在我们清理编外人员的行动能成功吗?

一、二者的目的不同

一、二者的目的不同

古代裁撤冗官冗员大多是在王朝的中后期,是一种无奈之举。古代王朝裁撤冗官冗员时,官民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基层百姓的供养负担极大,已经不堪重负。同时,大量的冗官冗员人浮于事,贪腐现象极为普遍,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朝廷国库资源,同时还阻碍了朝廷政令的畅通。因此古代裁撤冗官冗员的直接出发点就是要减轻国库压力,减轻百姓负担,重新激活王朝的控制力。

而现在清理编外人员的目的却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以清理编外人员为手段,不断优化行政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率,是一种主动的优化行为。

二、二者推进的方式不同

二、二者推进的方式不同

古代裁撤冗官冗员时为了达到最快减少国库开支的压力,大多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以朝廷下发指标的方式,来硬性规定各地衙门需要裁撤的冗官冗员的数量。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真正裁掉的都是没背景的,有背景的反而还越来越多。

而现在则基本上灵活的向地方下放了权力,并且采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来分流和清理现有的编外人员,同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方式对清理后的岗位进行及时补充。这种方式既能够保证清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又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不受影响。

三、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三、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古代在裁撤冗官冗员之时,整个官僚体制已经相当臃肿和腐败,整个官僚体制中的冗官冗员大多为地方豪强和大官僚的嫡系,因此在推进裁撤冗官冗员时阻力极大,真正被裁撤掉的往往都是一些冒名者。

而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已经相当多元,清理下来的编外人员其合法权益不仅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在退出体制后也能够迅速实现就业。

综上所述,无论是古代裁撤冗官冗员还是现在清理bw人员,从一定程度上其出发点都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只是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和实施方式与目的的天生缺陷,导致古代裁撤冗官冗员大多的结局都是冗官冗员越裁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