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之中,孝道是几千年来大众认同程度最高的一种人文素养,回顾历史人物,无论是大奸大盗之人,还是恶贯满盈的人,多半却都遵守着孝道,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人类刻入骨血的素养,然而关于“孝道”而言,也有着众多争议,比如有人说“孝而不顺”才是大孝,却也有人认为为了孝道,可以不惜一切,唐伯虎的一幅关于孝道的哺乳图,便被误解为“春宫图”,甚至被人骂无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作品《孝道》

与孝有关的画,还能被看成“春宫图”?其实关于孝道,自古就有着“忠孝不能两全”的名句,因此很多时候想要遵守孝道,就必须突破一些其他的道德约束,而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唐伯虎一生虽然创作过众多“春宫图”,但多数画作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在其中,其中描写哺乳画面的《乳姑图》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虎《乳姑图

在现代影视剧之中,唐伯虎是一个风流才子,多情且有趣,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原名为唐寅,是明朝苏州的绘画大师,而他的一生,可以用“不得意”来形容,早年就因“徐经科场舞弊案”被贬为了小吏,从此之后开始沉浸在书画之中,浪荡为生,画作之中也时常体现出人间疾苦与真情的一面,《乳姑图》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虎《乳姑图》题字

这幅画在当初的民间,其实惹起了众多争议,甚至唐伯虎一度被人骂无耻,画作之中,一个年轻妇女正在哺乳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男女很难辨别,因此在当时很多人看到这幅画,都误认为这是一幅很无耻的画作,违背了传统道德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题词之中,唐伯虎讲述了这幅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姑图》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着一户崔家,曾祖母因为年长牙齿脱落,没办法吃饭,于是家里的儿媳便以己乳哺之,坚持了很多年。

如此的大孝之人,自然无法与“春宫图”联系到一起,因此很多专家如今也评价这幅画“不耻反而更可敬”,而事实也是如此,“乳姑”在如今已经被记载到了《二十四孝》之中,可见唐伯虎的这幅“哺乳图”不仅不可耻,没想到还蕴含着千古孝道,那么为何在当初会被人误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姑图》

其实很关键的一点,是很多人忽略了古代民间百姓多半只识画,不识字,而当初的唐伯虎,本身已经流落成一个民间画家,以平时给百姓写字画画为生,因此很难有人理解这幅画的真实含义,这一幕也很容易被误解为“春宫图”,同时由于这幅画中,老妪的形象,被唐伯虎画的极为像是老头,因此更容易被人所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乳姑图》

而在历史之中,记载“女孝”的其实少之又少,比如《二十四孝》之中,也只有儿媳孝敬婆婆与女儿孝敬父母的例子,但唐伯虎这幅画之中,却巧妙地结合了这两种孝道,即使是不识字之人,把老妪看作老头,反而也更体现出孝道的伟大,尤其是画面中的孩子,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寅

在画中,主要的画面是哺乳,孩子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孩子在一旁看着,而画中的儿媳却为了孝道,超越了自己本身的母爱,而去不顾孩子管老人,称之为千古孝道也丝毫不为过,如今唐伯虎的《乳姑图》早也成为了画坛之中的常见题材,后人临摹的作品数不胜数,如此看来,也确实如同专家评价的“不耻反而更加可敬”一样,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