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的最后一天,备受期待的藤校RD放榜。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几乎包揽了所有藤校,其中还包含1枚哈佛offer。在美本申请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平和双语算是逆势而行,取得了优异的录取成绩。

哈佛大学录取的叶濮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平和学校读书。目前,他即将前往哈佛学习语言学,这门小众学科是他进入高中后找到的爱好。不仅如此,他还会吹双簧管,在学校里组建了室内乐社团。

他曾收到上海音乐学院孙铭红教授和知名重点高中的管乐团指挥的橄榄枝,但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平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进入高中后,叶濮源在音乐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爱好:语言学音符和字符,语言学就像是协奏曲中的一段变奏,与音乐相似又截然不同。在他初次接触到语言学谜题后,便被语言学家田野调查的过程深深吸引:语言学仿佛与我先前对其片面的理解完全不同;它从来不枯燥,考验的不止是知识储备,更是逻辑推理和观察能力。

叶濮源在高一参加了国际语言学奥赛(IOL),最终取得了全国金奖的好成绩,并入选中国国家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总决赛,斩获Honorable Mention的奖项。之后,他还发表了两篇语言学相关论文,其中一篇还尝试与计算机科学进行跨学科联系,深入研究了N-gram与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这段独特的经历在叶濮源的讲述中被总结为“另辟蹊径”,但在他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到他对这门学科的痴迷,以及他超强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

音乐和语言学,跨度随大,但叶濮源想的是,“正如同平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一样,我何尝不能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结合起来,做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呢?”

“语言学从来不枯燥,考验的不止是知识储备,更是逻辑推理和观察能力。”叶濮源说。

双簧管演奏是叶濮源坚持了8年的爱好。在小学3年级的音乐课上,老师发掘了他在演奏竖笛上的天赋,从而建议他尝试双簧管。在学习双簧管半年多之后,他便加入了平和学校的交响乐团。之后,他连续七年担任学校交响乐团的双簧管首席,曾三次在学校的新年音乐会上独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中阶段,虽然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习压力,但他丝毫没有松懈双簧管的练习,多次获得上海市艺术单项比赛金奖,满分成绩斩获蜂鸟全国音乐比赛全国第一名,取得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第一名,以及多项国际金奖和全球第一名,并连续两年分别以$2000和$5000的奖学金入选Boston University Tanglewood Institute夏季音乐项目。在学校里,他创建了PHantasia室内乐社团,并与同学一起策划了线上线下的演出。

在国际大赛获奖后,叶濮源接受IOLC组委会的邀请,成为了一名IOLC学术助教。他为IOLC的LWW语言学寒假工作坊的学员们进行了两次讲座,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心得、做题的技巧、以及必要的一些语言学相关知识。同时也在后台回答来自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并且作为IOLC代表参加了“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主题活动,讲述了自己从选手到助教的经历。叶濮源说,为同学服务、讲解的过程和自己做题、学习完全不同,这些过程都要求我对语言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要将内容用通俗的方式讲出来。这段经历虽然辛苦,但同学们恍然大悟的惊叹声和解答问题后的感谢是我努力的动力。

藤校最爱怎样的学生?首先就是对自己热爱的事情全情投入,几年甚至十几年。叶濮源对自己兴趣的热爱与投入,使得音乐几乎成为了他个人的一块烙印。

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将不同领域的经验迁移运用,面对挑战与困难又从容不迫的勇气,这样丰满的孩子,不正是藤校想要的“理想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