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特朗普事件正在让美国陷入分裂危机,也让拜登不得不转变对华态度,马克龙此行来到中国,是否也有为拜登“打头阵”,传达美国善意信号的意思?
4月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前往纽约曼哈顿刑事法院出庭应讯,虽然被起诉的罪名多达34项,但是特朗普坚决否认,绝不认罪。
虽然对特朗普的庭审要到12月4日才会举行,但是这件事已经在美国国内掀起了舆论风暴,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此前就多次来到法院抗议,让纽约警察如临大敌,生怕重演“国会山骚乱”。
对于拜登而言,起诉特朗普也并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事实证明,在特朗普被捕后,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声浪不降反升,而在美国民间,声援特朗普的舆论也越来越多。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特朗普成功地反击,将自己被起诉与民主党操纵美国司法系统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动摇了联邦政府的公信力,也直接动摇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根基。
因此在特朗普出庭受审后,拜登对此事评论只有寥寥几句,要么只是简单地说支持司法部门、支持法律,要么就是转移话题,称自己更希望将目光放在如何降低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上。
显然,拜登也嗅到了危险信号,一旦特朗普真的被判入狱,那么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抗议和动荡,甚至美国有陷入分裂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拜登也顾不上围堵中国了,反而是希望能尽快解决外部的麻烦,其中就包括乌克兰危机。
据法国爱丽舍宫发布消息,马克龙在访华前,与拜登通了一次电话,通话中拜登与马克龙达成共识,均表示希望与中国接触,以尽快结束乌克兰危机。
要知道,在这之前,美国官方的说法,一直是中国是俄罗斯的支持者,绝不认同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显然,因为国内的压力,拜登不得不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对于马克龙来说,这当然是乐见其成的,这意味着他不仅能够在解决俄乌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还能在没有美国阻碍的情况下,推动中法、中欧的合作,加快欧洲的经济复苏。
因此我们看到,在4月5日当天,马克龙抵达北京后的第一次讲话,就明确了两个关键点。
第1, 所有有关欧洲正在与中国“脱钩”的话题他都不相信,欧洲必须坚持与中国的商业联系;
第2, 中国可以帮助斡旋结束俄乌冲突,与中国保持对话至关重要。
其中第一点,是马克龙代表欧洲与中国的对话,第二点,则是马克龙代表自己与拜登,对中国的喊话。
因此,马克龙此行来到中国,其实也是为拜登“打头阵”,带来了拜登主动释放的“缓和”信号,这为接下来中美开启正常对话,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