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读了路遥的《人生》原著才知:

马栓的死亡,彻底撕开了刘巧珍拼死也要嫁高加林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便也只剩下那点子人间真情了。

只是,便是这点子真情,也竟在此,消磨殆尽了。

人间真情

对于巧珍而言,高加林更像是她年少之时,不可企及的梦。

可仔细想想,巧珍真正爱的,仅仅是高加林这个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有附加上“有知识有文化”的标签后,巧珍或许爱的,是她未曾得到的文化知识标签。

巧珍并不是一个虚荣的女孩儿,可当一个优秀的,近乎会发光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又如何会轻易忽视掉?

高加林与巧珍之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像是一场梦,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书中的高加林有这样一段独白:

“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结合,我这辈子就会拴在这土地上,不,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与自身性格使然。

他的骄傲,他的能力,他的自尊与自傲,乃至于自卑与虚荣,都不允许他选择这条路。

在无形之中,巧珍颇有将高加林奉若神明的意味。

“加林哥,你要是不嫌我,咱俩一块儿过,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让你受苦的。”

可高加林却并不这么想。

对于他而言,始终处于低处活,他是无法忍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笑的是,高加林看待生活的态度,竟还没有大字不识的巧珍懂得多。

正如网友的评价:

“她崇敬有学问的人,也没有觉得自己农民的身份卑贱,在人生的哲学上,她比高加林悟得透。”

电影《怦然心动》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珍,便是这样的人物。

高加林不是不爱巧珍,只是,人的怨恨与无能往往来自于不甘。

这个角色的悲剧性在于:

他比普通的农村人多学了那么一点儿知识,所以它不能,也不愿让自己重复父辈曾经重复的命运。

人间真情,谁不珍惜呢?可真的有一个可改变命运的机会摆在你的眼前,你又何尝会一直做一个无动于衷的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平凡的世界》那段经典语录: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如果他接受巧珍的感情,那就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从前的不甘和努力,恰恰是因为他不够坚定,也不够强大,他现有的能力无法让他带着巧珍一起走,如果他真的有能力,就不会让这个像金子般的姑娘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相矛盾之下,人当然会选偏向与自己命运的那一方。

人间真情,永不过时。

可理想选择和现实生活,往往是矛盾的。

当理想与现实相悖的时候:

人和人之间的选择,总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

不是因为生活不够理想,也不是因为生活太过复杂,而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你本身就是需要去适应的。

大梦一场

巧珍,是一个像金子般珍贵的女孩儿。

人间真情,最是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以高加林的气性和能力,他难以留在这里,留在这个生养他,哺育他的这片黄土地上。

真情,是从来都不需要试探的。

老舍先生也在《骆驼祥子》中写过: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事实也正是如此:

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便胜过千言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

但我们还要热情的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马栓的真情与执着,则正是巧珍所需要。

俗世的快乐,或许对于巧珍来说,会更快乐些。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头来,不过是大梦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的高加林抛弃巧珍的时候,就连高加林的父母都说:

“巧珍那么好的娃娃,那是块金子啊。你把人家搁在半路上,你呀,你作孽啊你。”

可仔细想想,高加林也未必喜欢巧珍。

这个善良,纯真,如金子般的女孩儿,最终还是上了生活的当,受了命运的伤害。

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许会更让人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栓对巧珍所给予的回望,又何尝不是巧珍对高加林的执着?

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或许更容易获得俗世的快乐和幸福。

巧珍和马栓,从来都是值得的,世间的完美并非皆要心愿达成,花好月圆才是真的幸福与快乐。

“要信命,而不认命,”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马栓的一生是高加林另类的命运样本,而巧珍的一生,则更像是黄亚萍没有偏受命运喜爱的对照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加林在落榜后,不是没有复读的能力,而是没有复读的资本;而马栓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可命运往往不会过于偏爱每个人。他尝试过多次代表改变,可每每得到的结局,却都是心灰意冷。巧珍也是如此。只是,她最终将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妹妹。

两个人苦命人凑在一起相互慰藉,也算是相互救赎了。

可只有真正感同身受时,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得更近,也会更加明白对方的困苦与艰难。

人永远屈服于世俗的温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记得去年我出车祸躺在医院里,妈妈一边给我喂水一边抹眼泪说:

“你说这大城市有什么好,就非得这么多人往里钻。”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短视,可我的妈妈却只知道,城市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与她无关,与我也无关。

那一刻,她在乎的,只是我的健康和后半载的快乐,是她的骨肉血亲,满怀期待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

“从小到大,你也没受过这种罪。”

而若不是时代和家庭的原因,以她的聪慧程度,她和爸爸未必只会在农村种地。

推己及人,我想,在马栓出车祸的那一刻,巧珍的心里,也定是极后悔的。

她失去了唯一爱她的人。

但这世上偏偏没有如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始终无常,而偏偏又身不由己。

如果巧珍真的同高加林在一起,哪怕是到了上海,他们之间也是不会幸福的。

而高加林又谈何爱过巧珍呢?

书中的高加林自己承认,是真的爱巧珍,可剧中的高加林对待巧珍的感情,则更像是在落魄期所寻求的一个安慰。

人性的不可捉摸性和不可试探性,也正在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时候,往往你越是想要寻求那个答案,那个答案偏偏愈是偏离既定的方向。

同高加林的这场感情,更像是大梦一场。

只是,对于巧珍而言,这段感情究竟是否值得,也便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回归生活

剧里,马栓与巧珍共同来到上海打拼,可从来都是好梦易醒,彩云易散琉璃碎,马栓最终死于车祸,而书中的巧珍,最终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

而生活的狗血程度,从来不亚于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书中的高加林会在被迫回到家乡后,第一个想起的,还是巧珍?因为,巧珍是在能够大环境之下,始终照顾他,小心翼翼维护尊严,始终都是那个对他最好的人。哪怕被高加林所抛弃,她都没有怨过任何人,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寻结果。

因为巧珍,始终都是一个金子般珍贵的人儿。

可剧里,高加林与巧珍之间,却始终都是没有缘分的。

而或许没有缘分,两个人之间的烦恼会少些,巧珍的快乐也会多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回归生活,或许会更快乐。

事实上: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跌宕起伏,认清现实,守住自己那颗炙热的心去赶路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总归是要切实到实际中,才见得何为真情,何为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四季三餐,春夏秋冬,相互扶持,才最为快乐,最食人间烟火。

剧里,对巧珍好的人,都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与其说是命运的捉弄,倒不如说这是一种独属于命运对人类生活的挞伐。

生活是很苦。

可我们能做的,却也唯有敬这波澜壮阔,却又卑微渺小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