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拉克在新冠疫情等诸多疫情困扰之下,经济情况大幅恶化,人均GDP也大幅下跌,仅4156美元,和40年前1980年统计出的数据3850美元相差并不多少。

如果从数据来看,伊拉克经济在40年内似乎一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还有一些进步。但是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通货膨胀”。随着时间流逝,货币的购买力也会随之贬值。同样是约4000美元的人均GDP水,在今天和40年前的国民生活水平,也必然是大相迳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媒体宣传下,很多人印象中萨达姆是一个昏聩好战的暴君,对民生建设则是毫无建树,实则不然。自1968年发动军事政变掌权,萨达姆除了加强自己对伊拉克的掌控外,还敏锐地意识到了石油作为黑色黄金的巨大价值。

从1972年开始,萨达姆将外国资本掌控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牢牢把控在了伊拉克人自己手中。接着,萨达姆利用开发石油资源赚取的收益,开始建设伊拉克工业,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伊拉克迅速建成了大量现代化工厂,生产力水平得到极高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业建设高潮的带动下,伊拉克社会经济也开始迅速发展。从1972年到1980年这八年间,伊拉克人均GDP从388美元增长到3850美元,增长了约十倍之巨。

到1980年左右,伊拉克百姓基本已经全部过上了小康生活,吃穿用度皆不发愁。商店中来自日本的进口电器商品琳琅满目,供人们挑选。当时伊拉克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保有一套住房和一辆汽车,教育和医疗也有国家保障,无需为此承担压力。与工业设计配套建设的完备基础设施,也让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极为便利。

而且当时伊拉克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为教师开出了十分高昂的薪水,以吸引海外优秀教师。据当时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时伊拉克教师的平均工资高达60万美元,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同行。

伊拉克政府对教育的高投入下,巴格达大学等高等学府迅速崛起。当然,阿拉伯世界盛传一句“编书在开罗,印书在黎巴嫩,读书在巴格达”的时谚。截至今日,巴格达大学依然是阿拉伯世界仅次于开罗大学的第二学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国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萨达姆的野心也随之迅速膨胀,最终在1980年决定向伊朗发起战争。自此,伊拉克深陷战争泥潭20余载,而昔日美好富足的生活也犹如风中飘扬的尘土一般,散去不复再来。

现在,虽然伊拉克经济相比战争时期有所恢复,但是数据上仅仅和40年前持平,而实际的国民生活水平更是远远不如40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