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我表哥。

表哥大学读的是上海的一所985大学,在我们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县城是最好的。

但进入社会后,他开始渐渐觉得自己软弱。

他发现自己在大城市每天都累得要死,最后在上海连个厕所都买不起。

但是很多初高中同学,凭借家庭背景,在家乡混得还不错。

所以近年来,他经常把这三句话挂在嘴边: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争取,翻身比登天还难。

看看那些混得好的,哪个背后没背景没手段。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这个时代靠你的努力是没有用的。

就这样,表哥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这几年他一直抑郁,每天上班偷偷打游戏,或者上网看小说。

工资福利几年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第二个故事来自青年作家陈亚豪。

陈亚豪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的时候,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也拿到了很多国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等的offer。

他成功的求职经历让他成了朋友圈的名人,很多同学都来找他学习。

于是,他写了一个求职攻略,挂在学校网站上,供大家参考。

有几个同学专门请他吃饭,每次陈亚豪都坦然接待。

但是喝了三轮之后,这群人无一例外都会问他这两个问题:

浩哥哥,那些工作真的都是你自己找的吗?

你父亲在你的工作上花钱了吗?

陈亚豪感到很无奈。

很显然,我在大学期间是尽了全力的,读书,学习,考各种证书,才有了这些机会。

但在外人看来,一切都只是潜规则。

陈亚豪只能告诉他们:“要花钱的。”

听到这个回答,学生们心领神会,笑了:

我告诉过你。

所以还是要和爸爸打。

多年后,陈亚豪凭借自己的优秀能力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天下CEO。

而那些信奉“潜规则”和“成功靠努力”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平庸和捉襟见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

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像我表哥和陈亚豪同学这样的人了。

他们质疑所有的成功:

“他能上位,背后的原因肯定不简单。”

“这么快升职加薪,她肯定是老板家的亲戚。”

他们否认了所有的努力:

“这个社会早就不能靠本事吃饭了,拼了也没用!”

“社会已经固化,普通人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

他们拒绝一切可能性;

“有这么好的机会得到我们这样的人头吗?”

“没学历,没背景,没人脉,我这辈子就是这样。”

于是,在一次次的质疑、否定、放弃中,他们变得胆怯、停滞、敏感、固执。

196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提出“自证预言”的概念。

默顿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已知的预测行动,最终让预测真正发生。

麦基也说过: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生活就会接近什么。

如果你坚信阶级是固化的,那么你的人生注定是沉沦的,底层翻不了身;

如果你认为成功的背后有潜规则,那么你永远无法凭借实力出人头地;

如果你确信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不管是真是假,都会成为事实。

《圣经·箴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心所想的就是人。”

意思是一个人总是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行事。

如果你相信失败,你最终会失败;如果你否认成功,你就不可能成功。

你相信的,其实就是你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再讲一个关于李笑来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末,“万元户”这个概念已经热了很多年,当时李笑来还在上高中。

有一天,同学们聚在一起吹嘘自己以后能挣多少钱。

很多人说想赚几万或者几十万。

听起来不多,但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轮到李笑来了,他说:“我怎么能拿到1000万呢?”

大家都吐槽,嘲笑他的不切实际。

然而,多年以后,李笑来在区块链抓住了第一波发财的机会,不仅赚了一大笔千万元,还成了著名的企业家。

但当反思过去时,李笑来感到非常遗憾。

他讲述了另一个人的故事。

创业第一天,这个人对他招的三个员工说:

“今天,我们公司成立了。这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将来我是世界首富,你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

话一出口,两个员工辞职了。

这家公司叫软银,这个人叫孙正义:阿里巴巴的投资人。

李笑来说:“我今天的成就远不及孙正义。有没有可能我在起点远没有他嚣张?虽然我可能做不到这种‘傲慢’,但只要想到简单的方法,我就能做到。我想都没想,怎么可能做到?”

马云说,大多数人因为看到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到。

不是说看到了就会相信,而是只有相信了才能看到。

你相信你能成功,那你就能成功;

你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可以是美好的;

你相信未来会不一样,未来真的有可能改变。

很多人之所以过着平庸的生活,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从某大学的6个班里随机抽取了18名学生,在一张表格上写下他们的名字,郑重地交给校长,非常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科学认定的智商型人才。”

半年后,罗森塔尔再次去学校,发现这18名学生确实比一般学生强很多。

后来这18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

从心理学上解释这个实验,其实是“相信”的信念产生的现象。

当你选择相信自己内心的某种信念时,你的整个头脑就会迅速聚焦在这个价值上。

你所有的活力,潜力,甚至每一个细胞,每一次心跳,都会为这个价值而活跃。

同时,你对外界的视角也会彻底改变。

你相信未来会发生的事。

于曾在演讲中谈到这样一段经历。

余的高中就在江阴市,同时期的很多同学都是和他一样来自农村的。

当时高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在座的都考不上大学,以后都要当农民。”

这句话听起来很刺耳,但很多同学还是同意。

这些人高考失利后要么退学,要么放弃学习。

但余洪敏就是不相信。

他觉得自己虽然不是聪明人,家庭条件也不够优越,但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腾飞的。

所以高中三年,他努力学习。

前两次高考只考了33分和55分,第三次高考考了95分的高分,最后成功被北大录取。

许多年以后,创办了新东方。回忆往事时,他这样说:

我一直相信,命运是一个变量,但这个变量需要命运的主宰来创造。

变好变坏也是由命运的主宰来决定的。

一挥手,空气就变了;命运也会因为观念和行动的不同而改变。

所谓成功的人,其实就是用思想和行动最突破心理障碍的人。

他们不相信所谓的命运,而是努力激发自己内心的潜力和力量;

他们不相信社会的既定规则,却尽力去改变;

他们不相信人生如一潭死水,却努力改变眼前的困境。

就这样,我们挣脱了命运的束缚,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心理学家墨菲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预言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

你相信你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你的信仰,会不自觉的引导你按照预言去行动。

所以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一刻选择什么样的思想,选择相信什么样的生活。

永远记住,你当前的信念正在创造下一个未来。

做一个敢于相信美好的人,去闯去努力,去爱去感动。

你的生命,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一天。

感谢关注,与您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