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被企业培训界称为“张琦年”。而张琦的成功,既是自身的努力,也是时代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琦在短视频上的普及,已不需要再做过多的自我推销,她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脚。而她现场的演讲,极强的互动感染力拉满了氛围。

张琦分享的"拥抱趋势,顺势而为;聚焦优势,长期主义"。笔者深有感触,也引起了现场的高度共鸣。

2022年短短十天,粉丝突破1000万。到目前为止,全网粉丝量已突破8000万,恐怕未来很难有第二个。

张琦并非一炮而红,而是踩上时代风口的厚积薄发。生长在云南,读书生活在成都的张琦,大学时,就拿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全国铜奖。也是从那时起,张琦就笃定致力于服务企业家和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培训业,并在这个赛道深耕了18年。没有这个扎实的基础,今天就会是李琦王琦

短视频时代,必定会出现现象级的网红,张琦成了最顶级的那一个。很多人困在算法里,而张琦及其后面的团队博商管理却利用与驾驭了算法。

博商团队利用了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的规则,一次性起了近50个账号,将张琦平时线下讲课的内容分剪成若干个小视频,在不同平台与账号同时分发,并选取流量爆好的继续流量加推。

铺天盖地的"张琦",尽管她不认识你,但你不认识她却很难。连我10岁的儿子都知道张琦,并被她感染力极强的演讲征服,成了她的小粉丝。

另一个成功的原因是大疫三年,百业维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迷茫,看不清形势,陷入了深深地生存与发展的焦虑之中,而张琦切准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理需求。

张琦十八年的培训业功底,接地气的同时金句密集;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现场情绪操作力,再加上黑框眼镜+精干短发+西装外套的中性化打扮,一时成了老、中、青、少四代的偶像。

“这个时代真的非常好,他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努力。所以,一个普通人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刻意地去练习,那么我相信,很多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的红利去逆袭。”张琦说。

张琦的成功不但是自己的努力结果,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事者,势也,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但没有准备的人又怎么可能抓得住机遇。张琦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努力奋斗又抓住了机遇的青年。

如果说当年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启蒙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企业家思想,而台湾省的陈安之则是抓住了个人对成功的极度渴望。

张琦却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痛点,抓住了中小企业主,在面临空前困境时候的忐忑,和对未来的迷茫,更抓住了他们在大疫三年里的集体焦虑。

我国知识付费领域四大天王:樊登、罗振宇、吴晓波和李善友,他们成了语音平台型知识付费时代的高峰。而张琦则跑出了短视频知识付费时代的顶流。

受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邀请,张琦莅临格力直播间,陪董大姐完成了她2023年格力直播带货首秀。

对这次参与董大姐的直播带货,张琦团队的合作伙伴们有不同意见。因为知识分享主播直播带货有风险,担心直播效果不好,弄不好会翻车。

张琦还是坚持做了大胆的尝试。但没想到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5万人,全网过亿的曝光。显然这一次张琦的坚持创新,又让她的职业生涯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对这次坚持,直播结束后,张琦也公开作了回应。“我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成长,就是敢于不断尝试,敢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她说。

她以实际行动告诉粉丝:张琦的“天地人网”理念不仅在课堂上,更在实战里。以身体力行提高大家认知,帮助大家成长。

“人要勇敢尝试你追求的目标,不要畏手畏脚,犹豫不决。尝试嘛,成功了就是超预期,不成功也是一种成长。”她说。

既然是网红,有人喜欢的不行,也有人找毛病。比如很多人认为张琦的演讲偏心灵鸡汤,情绪价值大于内容价值,没有实质的帮助。更有人预言张琦长久不了。

其实,各花入各眼。身处焦虑时代,人们不需要听什么大道理,张琦喜欢说“人话”,连这点都会成为很多人喜欢张琦的理由。用户喜欢,帮用户解问题,就是张琦努力的方向。

至于她能火多久,就更不需要讨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在快节奏时代,各领风骚几十天都是成功,何况她已超过一年。

而且张琦的新商业架构理论,线下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具有长期主义根基。至于线上的爆红,这只是顺势造势的结果,反过来有利于线下自己的优势基业长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那天演讲中的几个关键词,对我触动很大,我做些粗浅的剖析,供大家参考。

拥抱趋势,顺势而为:要能拥抱趋势,首先得知道当下趋势是什么?这是个大课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我就结合张琦的演讲内容,举一些例子,来说说我的判断。

当前于国家而言,最大的趋势是科技与消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而言,最应该聚焦的新经济与新消费业态。

短视频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直播电商风头正劲;新兴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

因应国家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房地产行业竞争必然加剧。但仍有创新与转型的机会,从物化地产到内容地产时代。

说个发生在我身上与趋势有关的例子,2015年我就从川报大院结束了纸媒生涯,全面负责迅雷看看,暴风影音四川区的运营,期望实现个人向互联网转型。

但那时没有抖音,快手,小红书,没有接上短视频的红利期。先行半步是先知,先行一步成烈士,何况先行了三步。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你永远赚不了你认知范围以外的money,所以读懂趋势比什么都重要。

聚焦优势,长期坚持:年轻时总有个毛病,把自己能力看得太高,往往会高估自己,造成眼高手低。疫情三年,也是开卷的三年,才知道自己其实没那么厉害。

有位老师年初写了一篇文章,谈到社会不需要媒体,地产行业不需要媒体等等。

我们都知道行业里的那点事儿,也知道媒体行业的困境。以前没人说,只是他说破了而已。

但其实今年是新生代视频类媒体崛起之年,2023年的新媒体数量可能超过去年。

近年来,我们很多人都谈转型,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其实都是伪命题。各行各业如此内卷,在你擅长的行业都活不下去,更别说转型其他不熟悉的领域。

媒体不会消亡,只是通过迭代与升级,换了表现的形式。从文字为主转向以视频为主,从资讯为主转向以观点为主。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空间存在,关键看是不是你的优势。

就像我自己,我知道我转型不了其他行业,唯一的优势就是写东西不累。那我就聚焦在"财经视角,价值评审"上做好《天府财经》的文字与视频。

过去的这些年,我们发展太快了,挣惯了快钱的人,时代一旦慢下来,就高度不适应。未来可能我们要放低预期,要有长期主义思维。打造好产品,好作品,并随趋势变化迭代升级。

这是张琦演讲中的核心关键词,我非常有感触,就单独做了简要的剖析,与大家共勉。

“现在社会压力较大,阶层固化明显。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但躺平的成本是很高的。躺平是一生,奋斗是一生,奋斗的人生会让你成长,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张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