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清明之后,气温上升得特别明显,也正因为气温的上升,所以钓鱼就正式进入了旺季,在这个时节钓鱼,饿了一冬天的鱼,为了补充脂肪而恢复进食,食口特别旺盛,另一方面,清明过后气温、水温上升都比较明显而且稳定,加上清明过后,阴天多晴天少,刮风持续的时间比较久,这会大大刺激鱼的进食欲望,但是也有不少钓友反馈,清明过后几乎就没怎么钓上过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以下这么几种原因。

原因一、出钓的时机不对

原因一、出钓的时机不对

清明过后水温上升,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伴随着水温上升,鱼也会即将进入生理产籽期,简单点说就是水温越温暖,当水流又比较舒缓的时候,正好是淡水鱼开始进行产卵的时候。鱼在产卵的过程中是完全不会有任何的进食欲望,一直要到产卵期的结束,才会恢复进食。

而除此之外。不同的淡水鱼对水温的适应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清明刚过,下完雨之后,鱼的胃口普遍比较好,但是雨停之后的一个礼拜左右,因为水温上升明显,与经过一段时间的进食之后,体力补充的比较好,对食物的需求就不那么旺盛了,相应的入口也会变得糟糕一些。

原因二、天气因素

原因二、天气因素

有句老话叫做春到三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天气的变化是非常吊诡的,昨天晴空万里,今天全阴不说,还狂风大作。对人来说,气温的整体变化并不明显,但是这种气象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水温发生剧烈的变化,而鱼是低等级变温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异常敏感,所以必须得等到天气气温水趋于稳定时。才会开口觅食。

相应的,在清明过后,很多南方的钓友,都开始展开了夜钓,而在夜间垂钓就能很好的规避这种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天气情况突变,,还是不要出门钓鱼了。

原因三、钓点周围的水域出现了问题

原因三、钓点周围的水域出现了问题

这种情况尤其见于南方区域,过了清明之后,很多地方就已经开始备战春耕了。相应的犁、翻地等农业行为,再加上春灌,往往会将地底的农药,冲刷到水域中,这就会导致很多农作物周围的水域,农药的含量略微超标。

进而导致鱼不会开口迷失。而在北方地区这种情况则主要出现在5~6月份之间,所以在这个时间出钓,并不见得是农作物区域附近的水域就一定鱼口比较好,反而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尽量挑选周围没有农作物区域的水域。

写在文章最后,很多钓友都在关注,这个季节到底是钓深好还是钓浅好,其实这并没有定论,对鱼来说,水温适宜,溶氧充沛,食物来源足够,那不管是深还是浅都是都会开口觅食的。

反之,缺了其中任意两个因素,那多半就不会有鱼开口,所以与其关注钓深还是钓浅,不如匹配一下初钓的时机,注意一下天气的因素,以及多多仔细观察钓点周围的情况,将这些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就算钓不到鱼,这些考虑后的因素,也能成为我们的经验积累,这又何尝不是钓鱼的另一种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