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取名字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人相信名字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且在取名字时还会参考婴儿的生辰八字,通过名字来补充八字里的缺点。

因此古语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

古代贤哲尹文子说过:“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这句话‬的意思的是仔细‬‬观察辨别事物才能‬很好的‬给它‬定名‬,名字‬确定后‬才可以成事,而最终‬事成功‬也可以‬验证‬名字‬的‬重要性‬。

可是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有一段时间,在文化层面几乎是停滞的,对于古人取名的执着也不理解,反而“贱名好养活”、“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叫什么都是叫”的言论和思想占据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头。

也因此出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字。

奇葩名字之“谐音梗”派

很多父母会结合自己的姓,给子女取个“谐音梗”,并以此沾沾自得,可是却苦了孩子,一辈子背负一个让人抬不起头的名字。

除了谐音梗之外,最大的奇葩名字分派是“恶搞”派

这类的名字则充满了恶搞趣味,只是让子女难以理解的是,恶搞自己的人是其父母,也许这是喜欢磨炼子女人生意志,鼓励从小吃苦的“磨炼”派家长的源头吃苦式做法。“谁以后还会给你起外号来羞辱你?有你爸妈羞辱的厉害么?!”

还有一种奇葩名字则是户口采集时被上错了名字,这些奇葩名字属于是“冤案”派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大多‬八零后‬成为‬了‬父母‬,他们‬对于‬儿时‬的‬诸多‬“刚‬”“强‬”“勇‬”、“娜‬”“娟‬”“丹‬”的‬恐怖‬记忆‬让他们‬下定决定‬也要‬给做‬子女‬一个‬美好的‬名字‬,可是‬万没想到‬所有的‬家长‬的‬取名‬水平‬竟然‬又‬都‬出奇的‬一致‬,现在‬几乎‬一个‬班级里‬至少了有‬三个名字里的带‬‬“紫‬”“梓‬”“子‬”的‬。

年轻的父母翻开厚厚的辞海、辞源,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试图为自己的宝贝起的‬好名字,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重名的‬梦魇‬。

也许要到“20后”这一现象才能得到改观,希望家长们不要随波逐流,多思考思考“名字”二字的意义,看看古人都是如何取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