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是无害物质的分子,这类抗原叫“过敏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疫系统为什么想要攻击这些过敏原?其实,它们不想。它们没有任何想法,也不会特意做什么,这都是免疫机制严重出错造成的。干坏事的是整个免疫系统中最令人头疼的成员:IgE抗体。

生成IgE的是特化的B细胞,它们往往不驻扎在淋巴结中,而是在皮肤、肺部和肠道:在这些地方,它们可以发挥最大威力——本是要对付突破防线的敌人,实际上却主要在误伤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IgE在起什么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敏反应一般分两步:初遇(致死的)过敏原;之后还需再次接触。

比如吃了螃蟹或花生,或是被蜜蜂叮了。第一次完全没事。过敏原进入人体,可与之结合的B细胞出于某些原因被激活了。B细胞开始生成有针对性的IgE抗体,比如针对螃蟹蛋白的,不过这时一切都还正常,平安无事。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装填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你吃过了蟹肉,体内就有了大量可以和蟹肉蛋白结合的IgE抗体。

IgE抗体本身不是问题,它们存在的时间不长,几天就代谢掉了。它们要成为问题,需要一种特殊细胞的帮助,那就是生活在皮肤上、呼吸系统和肠道中,并且擅长跟IgE结合的肥大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大细胞有能与IgE抗体尾部牢牢结合的受体。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体内生成的IgE很快会被肥大细胞像磁铁吸钉子那样吸起来——你可以把“装填弹药”的肥大细胞想象成一块大磁铁,表面吸附着成千上万颗抗体小钉子。

过敏原经过时,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很容易跟它们结合。而且,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几周甚至数月都不会分解——与过敏原的结合使它们更稳定了。

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直到有一天你又吃了一堆蟹肉,体内涌入大量过敏原,并与表面盖满了IgE的肥大细胞结合。蓄势待发的过敏炸弹就这样在体内爆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副武装的肥大细胞开始“脱颗粒”——“脱颗粒”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指的是肥大细胞会把内部所有能促进炎症的化学物质都吐出来,特别是组胺。这造成了几乎所有不舒服的过敏症状,会引发血管收缩,液体渗入组织,从而造成红肿、发热、瘙痒和全身不适。

如果身体太多部位同时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血压严重下降,仅此一点就足以致命。组胺也会同时刺激到能生成和分泌黏液的细胞,让呼吸道的分泌物毫无必要地增加,令炎症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可怕的是,组胺会引起呼吸系统的平滑肌收缩,让人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呼吸。不是外界的空气吸不进来,而是肺部的气体被困住了,难以出去。

黏膜分泌的过多黏液也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中有大量肥大细胞,因此这里发生过敏反应时,情况很快就会变得危急,大量的体液和黏液充满肺部,让呼吸越来越困难。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过敏性休克,几分钟内就能致人死亡。过敏反应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