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宿区是广大企业职工集中居住的区域,具有人员众多、流动性大、聚集性强等特征。枫桥街道持续探索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四治融合,让企业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桥公寓、景山公寓是枫桥街道民发富民合作社建设运营的富民载体项目,分别位于木桥街3号和马涧路188号,共有公寓宿舍3000多间。宿舍里整齐配备了床位、衣柜、洗漱间、卫生间,除此以外,还提供了电视机、烹饪间和洗衣房。外来务工的青年只需要来到员工服务中心,办理相应的手续,就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政治引领,夯实党建根基

为进一步加强集宿区职工党性教育,夯实党在基层的组织根基,近年来,枫桥街道着力提升公寓的党群工作覆盖,采取完善服务配套、组建木桥公寓集宿区联合工会、建设职工服务中心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引导广大集宿区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街道以为民办实事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重点,在木桥公寓设置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点,将协商活动开到“打工楼”里,利用工会领导身兼政协委员的优势,促使集宿区职工的更多民生问题在基层协商中得到解决。

前不久,针对集宿区职工希望增设公共交通的呼声,街道政协工委在开展实地调研和民意征集后,将“增设木桥公寓公共交通设施、缓解员工上下班高峰出行难”作为议题,开会协商,确定了优化现有公交线路、增加公交班次的解决方案,高效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木桥务工人员的连连好评。

法治保障,打造和谐氛围

街道在集宿区公寓内建设警务室,配备民警和辅警,为集宿区职工提供居住证办理、矛盾纠纷调解和先期出警等服务。警务室定期开展员工入职普法教育活动,通过民警进驻小镇,公寓和派出所联动,进一步有效维护公寓的平安稳定。

木桥公寓内建设了法治教育基地,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民法典、反邪教、扫黑除恶、禁毒带,以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打工第一课”、国家安全等防盗防骗知识,进一步提升集宿区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景山公寓建设了法治长廊,职工在散步中吸收法律相关知识,将员工休闲与法治宣传相结合,起到寓教于乐作用。为了确保集宿区职工在遇到问题时,懂得用法律来正当维护自身权益,景山公寓定期邀请专业律师到场,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

德治教化,丰富业余生活

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各类传统节日为契机,街道在集宿区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为了帮助集宿区职工提升工作、生活技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街道在木桥公寓内创新打造“新市民夜课堂”。夜课堂聘请专业老师免费为入住公寓的职工提供包括苏绣、桃花坞木刻、书法、瑜伽等在内的24种课程,不仅满足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构建起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截至目前,夜课堂的活动已经开设了260多场次,服务人次达到3500多人。

景山公寓内设有图书阅览区,职工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和学习,入口处张贴了借书制度,温馨提示职工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此外,公寓还会不定期开展阅读分享、谈话交心等活动,借此机会交流交友,增强和睦关系。

智治支撑,提高治理效能

枫桥街道不断加强对集宿区的规范化管理,配强管理人员队伍,加强技防管控,形成一站式管理模式,提升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时刻确保入住人员人身、财产安全。

景山公寓内重要区域安装监控探头,并建设独立监控室,安装电视监控,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寓四周安装了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公寓门禁处设置了电子智能系统,加强人员出入管理;每幢楼安排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制定应急预案,进行24小时不间断保安巡视和维修抢修……现如今,走在集宿区里,处处洋溢着平安、和谐的乐居乐业氛围。据悉,近两年,两大集宿区每年都有数千名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心安即是归处,这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枫桥尤为浓郁。

多年来,枫桥街道在集宿区管理方面,探索出了集中居住、集中服务、集中经营的“三集中”模式,此次“四治融合”是对该模式社区化发展的升级和改善。接下来,枫桥街道将持续探索完善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治理的效能和温度,进一步缓解社会治理压力、夯实企业发展根基,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浓。(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