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2022年年度逆袭之城,昆明必有一席之地——全年经济增长3.0%,领跑西南五大重点城市;常住人口增加9.8万,居全国前十、西南之首。

单看这两个数据可能平平无奇,但若与跌至谷底的2021年相比,昆明绝对是华丽逆袭——2021年,昆明经济增长3.7%,在全国50强城市、27个省会城市中垫底;常住人口增加3.9万,排在全国30名开外。

去年年初被省长喊话“从感觉良好中惊醒起来”的昆明,正在悄然“回春”。

增速垫底

疫情爆发前的昆明,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2010-2019年,昆明经济总量从2120亿元升至6476亿元,省会排名从第17位升至12位;GDP增幅高达205%,在省会城市中高居第四,仅次于贵阳、拉萨和合肥。

昆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原有的经济总量基数较低,一方面也得益于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此外,昆明还赶上了过去十年的房地产高速发展期,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的爆发窗口。种种因素叠加,昆明经济一路攀升,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2020年爆发的疫情,打了昆明一个措手不及。2020年,昆明GDP同比增长2.3%,排在省会城市倒数第七。2021年经济总量7223亿元,被沈阳反超,排在省会城市第13位;增速3.7%,排在省会城市、全国50强城市中倒数第一。

疫情引爆了昆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隐患。2021年,昆明三次产业结构为4.6:31.7:63.7,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工业经济支撑明显不足。当年,昆明三产受大环境影响增长乏力(5.4%),二产更是罕见出现负增长(-0.3%),全市经济遭受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弱的工业是昆明的最大短板。过去十余年,昆明二产占比一路走低,2012年跌破40%,2020年更是降至31.2%,达到近年最低。规模本就不大的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烟草、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等四大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

昆明的工业投资也十分乏力。2016年和2017年,昆明二产投资分别下降2.5%和12.6%。2018-2021年,工业投资虽然呈正增长,但大都不超过5%。2021年,昆明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仅有11.4%,而与其经济总量相当且产业结构相仿的沈阳,工业投资占比超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