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2日,无锡中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度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并发布2022年度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无锡中院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蒋飞,无锡知识产权法庭庭长陆超、副庭长酆芳出席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飞通报了2022年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相关情况。

2022年是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锡知识产权法庭经最高院批准设立,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垄断等技术类知产案件管辖权,这标志着无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跃上新的台阶。在这一年内,无锡法院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向着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制高点”和“优选地”的目标不断努力,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抓牢“公正与效率”永恒主题,打造知识产权高效能治理引领区。2022年,无锡两级法院新收各类知产案件2691件,审结2599件,分别较同期增长了22.31%、32.93%。其中,无锡中院新收各类知产案件596件,审结573件。通过小额诉讼程序、二审独任制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全年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审理周期压缩至15天,实际审理天数最长的仅11天;二审独任制适用率达52.11%,平均审理天数22.74天,比同类的其他案件少19.93天。无锡两级法院知产民事案件调撤率64.34%,一、二审服判息诉率分别为86.51%、96.19%,均位于全省前三。积极创新适用“证据提供令”、行为保全等制度,破解“举证难、周期长”等难题,加速矛盾纠纷的化解,获得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秉持“最严格保护”司法政策,打造知识产权高规格保护示范地。无锡知识产权法庭于2022年6月成立后,审理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合计55件,在一起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案件中作出法庭成立后首个专利案件的判决,判决被告承担300万元赔偿额,严厉打击了恶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严格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实“最严格保护”司法政策,判赔力度再上新台阶,全年共有14件案件判赔额超过100万元,创历史新高。判决攀附“华立”商标及字号的侵权人承担惩罚性赔偿金640万元,判决侵犯“小CK”商标的被告承担330万元的赔偿责任,在一起校园食品类商标侵权案审理中,判决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80万元。完善“三合一”审判机制,加强刑事打击犯罪力度,“韩剧TV”软件侵犯著作权罪案入选2022年江苏省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例,相关报道冲上微博热搜和抖音热榜,极大彰显了无锡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影响力。审理的爱奇艺公司与快手公司等《琅琊榜》《老九门》短视频侵权案,为全国首例生效的“算法推荐”侵权案件,被央视新闻“中国之声”报道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文化娱乐法治事件。

推进“全链条保护”平台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大格局。推进5家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5个巡回审判点建设,打造两级法院“1+5+5”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布局,促进案件快速响应、属地治理、源头化解模式的形成。设立无锡知产法庭胡埭巡回审判基地、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阳山水蜜桃地理标志保护基地,与苏州中院、常州中院、南通中院签订《苏锡常通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构筑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打造“无锡品牌”,构建大保护格局。

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展示知识产权专精特新好形象。为全面提升审判能力,完善知产审判人员配置,引进理工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丰富人员知识构成。积极推进包括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机械化工等专业的技术调查官制度落地,提高技术类案件专业研判水平,通过“借智”方式快速拓展特定领域能力边界。开展多形式多维度的宣传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送法进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走访50余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知产保护主题的微电影《赢商》《向新而行 知产司法护航创新十年路》先后在公交、地铁电子屏播放,《赢商》获得无锡市第二届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一等奖。

做好“总结+创新”经验梳理,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代代相传。在完善既有审判模式、多重运用裁判手段、回应当下司法需求的情况下,积极总结经验,敢于前沿探索,努力守正出新。发布《知识产权互联互通工作专刊》,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物联网企业知产保护等调研成果。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治理探索,审理的中讯公司与比特公司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一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裁判规则得到广泛认可,彰显出无锡法院依法整治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等不诚信诉讼行为的坚决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