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七字诗茶》载:“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源于中国。自秦朝统一后,茶在四地出现了“开花”的情况。自此之后,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

当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后,人们开始以茶为创作重点,并写出了很多相关的诗词作品。

古代从来不缺乏有才识的文人,他们将品茶意境藏入了诗词中,留给后人,本文将就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进行研究探讨。

01 观照人生,情感载体

茶能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在古代文人中引起“旋风”,不仅是茶本身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更是因为茶还具有非常高的情感价值。

古代,人们与现在所处的环境差别还是十分大的,且不说当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就连玩耍的项目也是如此。

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唱歌、吃饭、追剧等等,相较于古时候而言,人们能游玩的项目用手就可以数出来了,因为此点,饮茶之风兴起后,喝茶成了百姓们的乐趣之一,此时,“茶”情感载体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茶不止在百姓之中具有情感载体作用,在文人墨客、王公贵族之中也是同样如此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古代文人尤其热爱吟诗作对,但吟诗作对也需要有相应的体裁,为了写出好诗、好词,无数文人踏上了游历之行。

并靠着游历之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将其表面和背后的意思描述出来,此时就已经映照了诗词是观照人生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古代文人在将各种经历写进诗词后,一些新事物也出现了在其中,这里就包括“茶”。

碍于茶文化在各时代造成的影响太大,就导致很多人将品茶意境与生活经历、泡茶技巧、赏茶、观茶等与诗词结合,或将表象,抑或者通过表象观察出的内涵写进其中。

《人间词语》载:“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知名人物”,仅靠一首诗就能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不仅仅是因为苏轼身上藏有才华,更是因为苏轼经历的事情够多、得到的人生体会远超于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苏轼的人生经历、情感体会,所以对于“茶”,苏轼也在诗词中给予了特殊的品茶意境。

例如在《浣溪沙》中,苏轼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时的苏轼靠着最简单的直白,将这一茶、这一菜、这一景如实地描绘了出来,并借此表明了欢愉之所在。

其实,苏轼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这种生活,而是因为当时所处环境,苏轼所受到影响。

苏轼写下这首词的时候,他正处于仕途不顺的时候,被贬谪在外人看来已经十分不幸,若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定是心中愤懑,见的全是悲凉之意。

苏轼却不同,这么多年的经历让他习惯了大起大落,因而哪怕出现糟糕事情,但苏轼依然能乐观看待,因而,他才能苦难中得到快乐,品出清欢。

除了苏轼这种随遇而安,有我有茶之外,诗人秦观还曾写下一首《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首诗里面,秦观先是赞美的茶的存在,然后又以比喻的手法将茶的美好全部写了出来,再者,他又通过对煮茶过程,将与朋友聚会的快乐全部写了出来。最后,秦观又以茶动情,将对茶的理解、对茶的高洁,以及自己的心声全部寄托了进去。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茶已经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当情感价值得到更加程度的深刻体现,品茶时间所有的动作、感官都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挥。

当一切都达到了一种定点之后,茶内在品质成了人们身上的一种重要属性,而茶成了一种品格的象征。

不过,此时的茶依据的还是茶本身,因为此时的茶还没有脱离本质,也需要与茶相结合而出,这就是茶的第一种品茶意境。

02 茶亦是我,我亦是茶

茶映照人生进行“升级”后,唐宋茶诗词中的第二种品茶意境也随之浮出水面——茶亦是我,我亦是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品茶是按照感官为体验基础,但是若能按照这个方向不断发展的话,那么心灵上将会有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当这种感官体验得到升级后,茶与人格建立起了一种关联关系,品格、茶德两者画上了等号。

就“同一”境界而降,唐宋茶诗词中也有很多例子,例如:宋朝苏轼的“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唐代吕岩的“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植入都”以及宋朝杨万里的“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等等。

在唐宋茶诗词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皆能证明品茶意境之二。

03 心纳万物,万物同一

《庄子·齐物论》载:“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古人对于某件事情的观点不同,处理的解决办法也就不尽相同,基于此类事情,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理念,其中庄子即提倡“无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处的无我并不是指抛弃自我,一味地去迎合别人,而是指的是人们可以去融入大千世界,在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同一”。

这种“同一”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能与自然相契合,而这就是品茶另一种意境:心纳万物,万物同一。

唐代诗人刘得仁曾写《夏夜会同人》:“沈沈清暑夕,星斗俨虚空。岸帻栖禽下,烹茶玉漏中。

形骸忘己久,偃仰趣无穷。日汲泉来漱,微开密筱风。”其中描述了清暑晚上的一幅场景,并如实描写了当时的心境,如痴如醉、忘记形骸,如此种种都说明了作者之心境。

刘得仁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忘我的境界,是因为他体会到了品茶第三种意境。

在这种意境的“指引”下,他顺应自然,实现了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实现了同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都是从日常中体悟到的。

在某一个过程、某一阶段,品茶意境不仅只有一种或者是三种,归根结底,都与这三种意境有些关系,品茶修身、品茶养性,而品茶意境的萌生与发展,在流传茶文化的同时,对个人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参考资料

《茶录》

《十六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