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逝世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贺子珍的名字鲜为人知,一直到19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后,她才出现在大众视野。

此时距离她从1937年离开延安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1984年贺子珍去世,无数老前辈对她的一生感到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敏和妈妈贺子珍

和毛泽东相识时才18岁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的毛泽东,手头的兵马只剩下800多人,这800人一时间没有了去路。

面对这衣衫褴褛的队伍,青年毛泽东也没有了思绪,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是应该继续进攻长沙的,但现在这种情况无异于以卵击石。

怎么办呢?从小熟读古典书籍的毛泽东有了新的想法,他把目光投向了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向来是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认为,幼小的力量难以在城市中立足,所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存实力,扎根农村。

鉴于此,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井冈山说:“实在不行,我们就去山上当个山大王。”

但问题是,现在井冈山上并不是没有人,绿林好汉袁文才就在山上。毛泽东充分考虑了利弊,决定和袁文才合作。

所以,毛泽东给袁文才写信表示,我们上山不是来抢地盘的,而是来共同创业的。

袁文才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看到毛泽东的名字先是一惊,然后问身边的人:“毛泽东的为人谁知道?靠不靠谱?”身边的人回答:“毛泽东曾在广州开办过学校,为人没有问题。”

即便这样,袁文才还是给毛泽东设了一场鸿门宴,毛泽东得知后只身赴宴,这让袁文才感动不已,再加上当时毛泽东直接送给袁文才一百条枪,全是汉阳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文才最后直接接纳了毛泽东,当晚毛泽东便在袁文才的挽留下住在了井冈山。

毛泽东当时34岁,袁文才带着他走到一个茅草小院的时候,正好见到了18岁的贺子珍。

对于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印象深刻。

多年以后,毛泽东回忆说:“当时贺子珍很年轻,很漂亮,我还以为她是袁文才的女儿呢。”

袁文才介绍说:“这位是贺子珍同志,是贺敏学的妹妹,也是共产党员。”

毛泽东惊讶地说:“那好啊,以后我们就可以并肩战斗了。”

贺子珍晚年时,对自己的女儿李敏也有如下回忆:

当时的毛泽东竖着中分头,两边的头发从中间披下来,他的个子很高,穿着一件灰色短衫,眼神里充满了坚毅,不过他好像有脚伤,走起路来踉踉跄跄。

其实,当时毛泽东因为长期走路,脚上磨起了泡。所以,袁文才看到贺子珍身边也没有个秘书,便让贺子珍临时去照顾毛泽东,除了平时帮助他的个人生活,还可以帮助他写写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在永新读过初中,写得一手好字,文采也不错,毛泽东对这个年轻女子敬佩不已。

据袁文才的遗孀回忆,贺子珍当时好像刚好生了一场大病,每天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她就会出来门口坐着晒太阳。

住在八角楼的毛泽东正好可以看到贺子珍,抽空便去和贺子珍一起坐着,两人慢慢聊着日久生情。

1928年初,毛泽东要去永新做调查,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便让贺子珍作陪,贺子珍是地地道道的永新人,这个工作对于她来说太简单了。

也正是如此,两个人在其间的感情日益升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晚年曾对孔东梅讲述了这段有趣的历史。

那段时间,毛泽东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去敲一敲贺子珍的窗户,然后说:“我走了。”贺子珍就很奇怪,你走就走吧,为什么非要告诉我呢。

后来贺子珍才知道,这是毛泽东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1928年5月,贺子珍和毛泽东在井冈山结为夫妻,婚宴十分简单,袁文才让厨师随便炒了几个菜,大家一起喝了点酒。

从此以后,贺子珍一路陪伴着毛泽东,整整十年时间,这十年对于他们来说是艰苦的十年,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也是艰苦的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延安,后悔一生

革命早期,毛泽东的生活是艰苦的,从1929年开始,毛泽东的身体一直不好,一场疟疾让他喘不过气,另一方面,他在党内的职位也不固定。

他为红军的命运而担忧,即便如此,他还忍着这一切,一次次带着红军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终于在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才正式成为领袖。

随后,毛主席带领红军创造了诸多奇迹,不仅有“四渡赤水”,还顺利完成了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贺子珍来说,似乎这十年更为艰苦,首先是频繁地生子,让她的身体一直很虚弱,但是在长征中,她曾身负重伤,差点失去生命。

1936年冬,贺子珍在陕北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第五个孩子,也就是日后的李敏。

但是对于贺子珍而言,她一直觉得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平时和毛主席说话也觉得水平低,所以一直想出去学习,同时还想为自己治病。

于是在1937年,贺子珍踏上了去苏联的道路,但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去影响了她后半生的命运,等到她回到中国,已经是十年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贺子珍度过了人生最难以忘记的时光,先是自己的第六个孩子廖瓦刚出生不久,不幸去世,再是得知了爱人再婚的消息,悲痛不已。

1941年初,毛主席把娇娇送到了苏联,让她去陪伴贺子珍。

当时去苏联的中央领导人的子女有很多,这次行程也充满了漫长和艰辛,据李敏后来回忆,她们几个女孩子被装在去苏联飞机的机翼里,这样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跟踪。

他们在兰州换了飞机,先是到新疆,然后在新疆等待飞机来,然后再飞到莫斯科,整个过程整整走了三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安事变以来,国共实现了合作,苏联的飞机经常走这条路线,1937年贺子珍去苏联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线,据说贺子珍走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去了莫斯科不久就分娩了,不同的是,贺子珍去莫斯科坐的是运输机,娇娇坐的是轰炸机。

直到多年以后,娇娇依然记得当时去苏联的一身打扮,他身上穿着飞行员的服装,外面套着一个黑色皮大衣,一个围巾把自己的脸包得严严实实。

娇娇到苏联后,贺子珍去接她的时候逗她说:“你叫什么呀?你来苏联干什么?”娇娇说:“我来找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叫贺子珍。”

贺子珍说:“原来是来找妈妈了,那你给妈妈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娇娇高兴地说:“我把娇娇给妈妈带来了。”贺子珍激动地把娇娇揽在了怀里,眼泪不住地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娇娇陪伴妈妈在苏联经历了7年时光,也正是这7年,对于娇娇来说是极其难忘的。

他们在苏联经历了三件事,或许娇娇一辈子也忘不了。

第一,娇娇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丧命。

娇娇从小身体就弱,一场重感冒让娇娇喘不过气,当时娇娇还在国际儿童院,贺子珍得知后马上去接娇娇,却被告知娇娇已经去世,被推到太平间了。

贺子珍不信,撕心裂肺地去找娇娇,最后她强行去太平间把娇娇带回家,最后在贺子珍无微不至地照顾下,让奄奄一息的娇娇奇迹般康复。日后李敏和毛主席说起来这些事,毛主席感动地说:“是啊,是妈妈救了我们的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娇娇在学校遇到难题,有人说她没有爸爸

娇娇离开延安的时候不到四岁,在苏联生活多年,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爸爸是谁,也可能是印象极其模糊,所以同学们也感觉到奇怪:你的爸爸是谁呢?

毛岸英告诉娇娇:“我们的爸爸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娇娇不信,她说:“我是一个小学生,我的爸爸怎么会是毛主席呢?”

就连贺子珍也告诉娇娇:“你的爸爸就是毛泽东。”还拿出《论持久战》等书籍来证实,但娇娇始终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贺子珍被关在了疯人院。

1947年,王稼祥到苏联治病,无意间了解到贺子珍的近况,发现贺子珍居然被关在了疯人院。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王稼祥请示了毛主席,不久,毛主席回电表示,同意贺子珍回国。

于是贺子珍便带着娇娇结束了艰苦的苏联之旅,在这年秋天回到了中国。

贺子珍晚年时,曾有记者采访她,当问到当初为什么会被关在疯人院时,贺子珍表示:不想说,也不想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李敏曾说,妈妈在苏联受苦了。

鲜为人知的晚年生活

贺子珍回国后,曾对东北的同志们提过她的两个愿望。

第一个是想做点工作。她说:“不要因为我曾经做过毛主席的夫人就不让我干活了。”第二个是想见毛主席一面,她说:“就让我见一面吧,就算是握握手都行。”

但现实是残酷的,1949年贺子珍曾把娇娇送到北京毛主席身边,她自己也和妹妹一起,打算从石家庄进京,但在车站吃了闭门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为什么不让去北京,当地的领导也说不上来,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无奈之下,贺子珍在方志纯的带领下,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去了上海。

不承想,贺子珍去了南方后,一呆就是几十年。

从1949年到60年代,贺子珍一直在“南昌-上海-福建”三地来回跑,南昌是她的故乡,上海有老战友陈毅在,福建有自己的哥哥贺敏学。

由于李敏一直在北京学习生活,贺子珍一直是孤身一人,一直到1959年,贺子珍的情绪才有所改善,她的心情也慢慢变好。

那一年,对于贺子珍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和毛主席见面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开会,毛主席无意间得知贺子珍刚刚从上海搬到南昌,便决定和贺子珍见一面。

据曾志回忆,她曾向毛主席提及贺子珍的近况,毛主席惊讶地说:“她怎么样?她还好吗?”叹息了一会,他又说:“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啊,我很想见见她。”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安排下,贺子珍于7月9日和毛主席见面,在庐山美庐会客厅,二人交谈了一个小时多,贺子珍出来时泪流满面。

这是贺子珍自1937年离开延安后,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

或许贺子珍也没有料到,这居然成为了他们人生最后一次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贺子珍来说,还有一件事值得高兴,那就是女儿李敏也结婚了。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后,匆匆赶回北京,亲自为女儿主持婚礼,贺子珍一直在南昌,并未到场,但她是打心底为女儿感到高兴。

两年后,李敏生下了一个儿子,毛主席为外孙起名:孔继宁。

毛主席对李敏说:“有空就把孩子送到上海,让他陪陪外婆。”所以在此后很长时间内,孔继宁一直在上海和贺子珍生活着。

李敏说:“那是妈妈最快乐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和李敏还一起出去旅游,她们去了很多地方,贺子珍看到纺织厂,看到纺织女工织出来的漂亮的花布,不禁赞不绝口。

她又来到钢铁厂,看到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感到无限的壮观,这种目不暇接的场景让贺子珍感慨说:“真是好啊。”这成为了贺子珍出门的口头禅。

祖国山河壮美,母女俩不一会来到采摘园,不一会来到农民伯伯的稻田里,贺子珍满面笑容,情绪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李敏还带着孔令华,还有自己的公公孔从洲,一起和贺子珍出门旅行,她们的足迹遍布苏州,杭州,无锡,青岛,烟台,他们还去了海南岛。

这时的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外孙孔继宁的陪伴下,显得无限的快乐。

贺子珍也明显感觉到,女儿长大了,自己有了家庭了,所以去看望毛主席的时间慢慢变少。

一直到70年代,贺子珍多次嘱咐李敏多去中南海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76年毛主席病重那段时间,李敏曾去看望了爸爸几次,毛主席苦恼地说:“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啊,是不是忘了爸爸了?”李敏的出入证被没收了,她有苦说不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李敏感到贺子珍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紧急让孔令华去上海照顾贺子珍,据贺子珍的家人回忆,贺子珍得知毛主席逝世后,不吃饭,不喝水,眼神里全是木然。

她悲痛地说:“你们的爸爸好可怜啊,临走前都没有子女在身边。”

从那以后,贺子珍生了一场大病,仅仅是一次中风,就让她半身瘫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年后,即19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党组织问她有什么愿望?她说:“我想去北京看看。”

这年9月,贺子珍迎着金秋的光芒,在女儿李敏的陪伴下,来到了天安门,她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多年后,贺子珍去毛主席纪念堂的照片出现在大众眼前,孔东梅回忆说,有一张外婆泪流满面的照片,那是摄像师吕相友拍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后,眼泪已经流干,临走的时候望着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目光久久不曾移开。

或许,这是最后的道别。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