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则“扶老人反被讹?”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的女子骑车路过,见一老人摔倒后上前搀扶,但未料此举引发误会,遭受周围人的无端责骂与追讨,幸得监控视频证明清白才得解脱。这起事件令人唏嘘,但也提醒人们在行善时应谨慎为之。

女子之所以遭遇如此境地,出于本心善意,见老人倒地立即上前相助,这 shows 了她天性中的同理心与责任心。然而,行善者常面临两难,一方面不忍见他人遭难无动于衷,另一方面也难保自己在善举中不遭遇误会或困扰。尤其在现代社会,不法分子利用他人善心牟利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的善意,让他们在行善时多了几分迟疑与警惕。

善意应当受到提倡与宣扬,但也需谨慎为之。在类似情况下,建议多观察现场环境,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提供有效帮助。若能,则应主动报警、与相关人士沟通,说明情况并寻求配合;若无能为力,联系报警后迅速离开现场也未尝不可。善举固然美好,但要明智之至,不必为Show而Show,更避免因此遭受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真诚地行善,也要学会自我保护。

除去行善者,评论现场人士的行为亦有不妥。不明情况就对他人指责与谩骂,这并不可取。在事件发生之初,大家面对的都是未知,谁也难以定夺责任归属。此时理智上前了解情况,与相关人士保持沟通才是正道。一味对言行最积极者发难,这可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而伤害了无辜,事后定会遗憾。

人性本善,但善意需要智慧。无论行善者还是评论者,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行善要谨慎,善举要明智;对未知要求要审慎,定夺要有凭有据。只有各方沟通配合,避免情绪先行与权力失控,才能在事件发生后妥善解决,让善意发挥应有作用。人与人之间,沟通是桥梁,理解是基石,这也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