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培机构的老师,微信好友大都是家长,人数经常上千。

很多家长每天要刷十几次朋友圈,如何经营好朋友圈,对招生引流可大有裨益。

有些老师很奇怪,明明我微信好友有2000多个,发朋友圈却没人互动???

那你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发的朋友圈都是什么内容了,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各种感悟,还是被动式的刷屏广告?

我见过很多校长强制要求机构老师去发朋友圈,都是各种营销广告。

朋友圈是很私密的,谁都受不了自己的朋友圈被广告霸屏,天天发各种招生广告的,朋友圈早就被大多数家长屏蔽了。

教培机构老师们的微信好友,要么是已报名学员的家长,要么就是还在观望的潜在学员家长,群发消息和朋友圈是营造信任的重要渠道。朋友圈运营好,观望的用户报名意愿会增加,老客户也会续费并带来转介绍。

那教培机构的朋友圈该如何运营呢?

接下来,我会从内容定位运营技巧两方面讲解。

首先,发朋友圈要记住这七个字——“专业,有趣,有温度”

01

专业

首先你得明白,家长们加你微信好友,他们想看到什么?

家长是想通过微信来了解我们机构的课程怎么样,孩子们日常的学习过程如何,学习效果怎么样,以及我们机构的老师够不够专业。

老师可以每天发布一条所学专业的小知识,如钢琴小知识。如果固定时间发布,还可以让受众形成阅读习惯。

教培机构最多的素材就是学生。孩子的个人情况,学习前后的变化,学习效果的展示,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这些发在朋友圈,家长看到之后都会代入到自己孩子身上,也会更加认可老师的专业度。

02

有趣

作为专业的老师,时不时发一点有趣的朋友圈,这种反差萌会轻易拉近你与家长的距离。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有趣的灵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位朋友她就时不时发发段子,我经常会去翻看她过往发的一些段子,顺便就把她平时发的朋友圈也浏览了一遍,无意之间教培机构也就得到了宣传。

03

有温度

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朋友圈也该适当展现自己的真性情。适时讲一讲自己的创业/教学经历,遇到的一些奇葩经历,真实的学员小故事,自己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一些看法,多带一点语气词,人人都爱听故事,这种最容易触发家长的共鸣了。

所以很多教朋友圈运营的课程,会让大家多发一些带生活元素的内容,可不是多发发吃饭和自拍就够,需要的是情感的流露,让他人感受到你的温度,与你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有位校长在朋友圈发了关于西安地铁事件,在和评论区互动之后意外收获了3名学员。家长信任你之后,自然愿意为你的课程买单。

朋友圈日常发布的内容确定好了,如何发布才能吸引家长互动也很重要。接下来教大家一个朋友圈运营小技巧,那就是AIDA模型,是世界著名推销专家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在《推销技巧——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首次总结出来的,宝洁等营销狂魔都在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给大家一个真实案例,今年1月份《开端》爆火的时候,一位钢琴机构的校长,发了个朋友圈。

“最近上映的《开端》挺好看的,就是《卡农》的手机铃声真的槽点满满!给孩子们上课教《卡农》,总有孩子想夺门而逃!唉,好在苦口婆心终于劝下了孩子,花了半天时间孩子们的卡农也弹得有模有样了,零基础也能上手。来来来,想要《卡农》琴谱的可以在评论区留“1”,想让孩子系统了解钢琴私聊哦”

这个朋友圈就完美应用了AIDA模型,接下来给大家逐步拆解。

Attention:引起注意

抛出一个能吸引家长眼球的点,《开端》刚好是社会热点话题。

Interest:激发兴趣

“给孩子们上课教《卡农》,总有孩子想夺门而逃!”很容易让家长联想到电视场景。

Desire:勾起欲望

“半天时间孩子们的卡农也弹得有模有样了,零基础也能上手。”直接告诉家长学习钢琴的成果,勾起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欲望。

Action:促成行动

拿琴谱的评论区留“1”,系统了解钢琴的私聊。转化路径非常简单、高效,家长无需瞻前顾后地思考。

老师们按照这个思路发营销型的朋友圈,家长们又怎么会抗拒呢?

记住朋友圈运营的七个字,专业,有趣,有温度,你的朋友圈就会成为你招生的重要阵地。

更多朋友群运营内容,可学习这篇,制定朋友圈SOP,不再没内容可发

— end —

提升经营业绩超40%
提升管理效率超45%
11年550多次升级迭代多场实施培训
只为做您学校的智慧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