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能否让群众多讲?

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其目的是了解基层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应该是老师,领导干部应该是学生,领导干部多听群众讲理所当然。(4月12日 农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研究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和基层一般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一直以来,全国各地都极为重视基层调研工作,因为基层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基层调研关系到百姓的民生、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但调研时,如何与群众交心谈话,让群众多讲,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调研本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第一手信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但一些领导基层调研却特别“忙”。刚到一个地方,情况还没了解多少,就开始做指示;群众还没说几句,就要赶往下一站——这样的调研,会让群众觉得领导干部是来做样子的,因为他们压根没有机会多说话,更不要说让他们说真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调研能否取得实效,“能否让群众多讲”是试金石。调研的重心还是得多看、多听、多问,多听群众说,而不能用自己说代替群众说,这样就失去了基层调研听民声、察民情的应有之义。千万别把调研变成了工作指示,动辄指指点点。如果领导干部不爱听群众讲,习惯于自己讲,这样的调研,这看起来是走进群众,实际上反而与群众更加疏远了。到基层调研让群众多讲,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感情,要学会倾听,懂得尊重,让群众有机会多说话、说真话、群众才会愿意与领导干部交心。

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练说功,更要练听功。如果群众有意见不敢提也不想提,而干部不想听也不愿听,肯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反而只会加深矛盾。与群众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听取群众意见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群众把话讲完,因为这种方式和方法的最大收获,不仅是听到了民声民意,更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赢得了群众的心。对群众无感情,即使听群众讲话,也会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毫无耐心。如果让群众把话讲完,把问题讲透,把诉求讲够,往往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基层调研,其实最应该做到的是“少讲多听”,多听群众讲,让群众把话讲完,把想讲的话讲出来,把想提的意见提出来,把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只有深入群众,心入群众,和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一起敞开心扉唠唠嗑,才有机会听群众敞开心扉,把最急、最盼、最想的事说出来,这样的基层调研才能听到“真言”、取得“真经”,这样基层调研,才是基层群众所欢迎的,也才更容易取得调研的实效。(文/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