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管来了,确切的说是针对农村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成立了。据悉,全国各地首批“农管”执法队伍已经陆续上岗,遍布全国各个乡村。

农管引起全网热议,主要是众多的自媒体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农管行政执法权层面。相当一部分人质疑,农管执法会不会给农民带来新的生活压力引起新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设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下文简称:农管),是从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本意是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本文以农村当前社会环境和农民视角为出发点,试着从农村底层的社会治理需求来分析,到底怎样的“农管”才是农民欢迎的农管。

先说说农管的主要职责

先说说农管的主要职责

农管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确保农业稳定健康发展,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网上对于农管主要职责任务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新举措。

2、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安全、健康、无公害,保障化肥、种子、农药兽药等的安全;打击各种造假售假行为。

3、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农村里农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帮农民朋友们解决问题,处理事情,让农村有个更好的治安,进一步确保农村太平,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农村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真正让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土地始终是农民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资源。

从集体农业合作社到包产到户,农村生产生活从统一计划管理变成了农民包产到户自主管理。从治理角度来看,原来生产队队长的权力被瓦解,农民种什么养什么都成了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包产到户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在八十到九十年代,农民的脱贫致富基本依靠自己的勤劳向土地要产量。那时候农村的纠纷绝大多数是相邻土地的地界划线问题和家养畜禽损伤问题造成的矛盾,物质贫乏的年代,因为上述矛盾吵架乃至升级为武力械斗也是常有的事情(当然,采用武力的为极少数)。解决矛盾很少上升到报警,就算打破头,最终也是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出面调解。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粮食不再紧缺的时候,因为地界纠纷吵架干仗的就逐渐减少。到现在,笔者村子里很少见到吵架的现象了。年轻人大部分进城打工,老弱妇孺留守的农村,土地耕种只是保持基本口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造成农村的学校撤并,孩子上学只能到镇上,乃至县城。农村的治理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村子里有话事权的人,除了德高望重外,家里经济条件也一定排在前面的。

但如果出现村子的书记或者队长决策干了一件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德高望重的人是无力解决的。笔者老家因为村书记引入村子南边的垃圾填埋场,每到夏季和雨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溢,留守村民们深受其害却求告无门。

后来还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建群商议,几个上了大学住在城里但父母尚在老家的,通过网络举报等各种形式让书记也不胜其苦。但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垃圾场修建排污管道,把污水通过暗管排到更远一些的河里,给村子里补偿拓宽了水泥路。

垃圾场依然存在,污染有缓解,但依然存在。最积极的那个城里的大学生跟笔者吐槽过,再也不管这个事情了,本来想让垃圾场彻底搬离的。但是有点好处就人心不齐,出力不讨好。

于是,农村治理的问题也就明确了。年轻人流失,农村空心化,个别村镇干部利用手里的一点权力牟私利。而村子里留守的人缺乏话语权和向上反馈问题的通路,在外的年轻人心系故乡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城市近郊农村和城中村,因为城市经济辐射效应,利益驱使下各种灰暗违法的牟利手段,已经是农民利益流失公开的秘密了。

打架的人相对少了,有头脑有门路的都在想办法搞钱。普通农民守着挣不到钱的土地,除了外出打工,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是他们永远不会触及的话题。

乡村治理在传统的人情关系纠葛和法制治理的夹缝中,继续尴尬前行,等待着想要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的发展,机遇和问题同时存在

农村的发展,机遇和问题同时存在

城市持续内卷的同时,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一直力度不减,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等,都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鼓励企业资本加入农村经济发展,都是为了给农村和农民带来新的致富机会。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虽然有不少农村通过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取得了成功,但相对于全国目前60多万个农村,成功的比例太低。而主要的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农村现状如前文所说,年轻人外流,空心化的农村缺乏振兴的主力军。

农村的年轻人不愿意回乡,因为在没有资本支持下,回乡创业的梦想基本就是缘木求鱼。加上乡村创业的投资周期长,存在诸多不确定的风险,所以回乡创业的整体形势并没有达到带动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地步。

而一部分对政策敏感的投机者,在农村承包农民的土地获取政策补贴,也是变相的将利好农民的政策变成了牟利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需要怎样的“农管”?

农民需要怎样的“农管”?

农管成立的初衷,是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维护农业市场秩序。

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然离不开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有一个能够直接给予反馈和行政裁决的机构来解决。但任何行政管理的权力都有利弊,农民问题具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这对农管的管理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农民沿袭的乡村自治和传统农业耕作经验,有其合理存在的必然性。农管对乡村和农民的管理,要有科学合理的边界,避免管的太死、管的太宽。

对农民的管理不能只有“管”而忽略“理”,对侵害农民生产生活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管彻底管到位。但对于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要避免管理过界,要尊重不同地方农民的习俗和生活习惯,杜绝拍脑袋和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如城市管理中以市容环境美化搞统一门头招牌的奇葩决定)。

高手在民间,广大农民具有无穷的智慧,农管应该以服务农民为基本出发点,用行政管理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与农民真正打成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不是为了政绩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实心实意为农民致富提供服务和保驾护航,那农管来了的消息就不会让农民紧张,只会拍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