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下滑,土地政策失效,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民营企业对本地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性,从过去的不理不睬到现在迫切的重视,但这个重视不是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是对过去某些行政干预过度的反思,而是矫枉过正。
前段时间海南省就宣布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涉案人员,能不逮捕就不逮捕,能不起诉就不起诉,能不判实刑就不判实刑,一道行政命令越过了法律的界限,然而这不是海南首创。早在去年,江苏、北京、广东、山东等多个地区也发布过“轻微劳动违法违规行为不予以处罚清单”,清单显示,包括扣押劳动者身份证,不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手续,不提供工资详单等涉及劳动监察六十多项规定,企业这些违规违法行为,从此不再受到处罚,取而代之仅仅就是警告而已。
为了让企业降低成本和稳定生产,选择在法律问题上开一些绿灯,可以说是谜一样的操作。本来在经济增速降档时间段里,大多数人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性,对法律维护公平性就越加的敏感。何况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好处,既不具有可持续性,也不具有正当性,更重要的是会让对民营企业有看法群体更加有理由指责民营企业家。人为把企业与员工割裂为对立的阵营,这种往复式的矫枉过正,最终导致中国特有的“一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松”的无穷循环。
这些地区民营企业会对这些矫枉过正的规定感恩涕零吗?大多数企业家不仅不会感激,而且更加提心吊胆,“夜壶”的滋味不好受,今天需要你就是跨越法律界限扶持,明天不需要你就用法律的界限来惩处。面对现在社会,大多数人对现有的劳动保障,福利,待遇以及对加班过多,休假过少的等舆情,明智的企业不会因为有这些规定来主动跨越法律的界限,遭受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换个角度来看,这些矫枉过正的规定,不仅没有帮助到企业,而且还添了不少的乱。
说到底,就是长期对企业经营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路径。简单来说,高压线很模糊,谁合格谁违规,没有人说的清楚,造成了巨大不确定性,这也是压在众多民营企业家心口的巨石。其实就像众多网友所说的,只要遵守法律,合法经营的所有企业都应该受到保护,违法任何企业都要受到处罚。也就是说明企业经营的红线就是法律,只要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企业都能自主和自由进行经营活动,而不是依靠各种的行政命令和规定来调整企业经营。
矫枉过正的行政规定,其实就是另一种对经济市场的干预,长期依靠行政规定来主导经济市场,就会让很多企业家时时关注行政风向,养成见风使舵的习惯,造就一批钻营取巧的非法企业家,由此引发社会对企业家的误解和不满。这种违反市场规律行为,就会让企业和市场陷入”一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松“的无穷循环中。
依法治国,法律是任何人和企业的红线,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行政机构,企业,团体都要尊重法律,不能把规定置于法律之上,更不能跨越法律的界限。只有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任何自由经济都应该受到保护,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才是真正帮助和扶持企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