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战方能止战,没想到中国又亮出了杀手锏。

4月14日晚,多家官媒相继发布了这一消息: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这项技术只有中国和美国有,美国的拦截成功率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中国反拦截实验的成功表明,中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保护盾”

众所周知,导弹拦截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国防技术,其原理基本等同于用一把枪拦截另一把枪发射的子弹。

可想而知这有多难,导弹飞行的速度比子弹快多了。

虽然导弹飞行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普通人仍然无法想象两个数倍于音速的物体相撞,所以这项技术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黑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六次“正式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据说是七次,但2014年的那次只提到了陆基反导,拦截阶段不确定。

总的来说,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至少是六战全胜

其实,自1999年以来,美国做了20次中段反导试验,9次失败,成功率约50%。

相比美国地基拦截弹(GBI)20次拦截成功率只有一半的情况,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这项技术的战略意义堪比当年的“两弹一星”。

另外,美国的导弹对付不了新兴的高超音速武器。因此,五角大楼基本放弃了GBI的研发,转而致力于发展其继任者——下一代拦截器(NGI)。

目标是跟踪和摧毁高速、精确制导的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即使进展顺利,NGI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交付。

那什么是陆地反导?

陆基反导拦截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始拦截,即导弹刚发射后就启动拦截系统。

此时导弹发射速度较慢,最容易拦截成功,虽然很容易引导和拦截导弹,但也很容易受到对方防空系统的攻击。

第二部分,中段拦截。

这时,导弹已经进入大气层,虽然拦截难度开始加大,但此时成功拦截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分,末端拦截。

这个阶段拦截导弹的难度很大,同时拦截也容易落入本国境内造成伤害。

所以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中段陆基反导系统的实验性拦截,在导弹的途中拦截。

因此,在整个反导系统中,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占有重要地位。

以足球比赛为例,我们可以把反导系统比作防守球员。在这个比喻中,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就像一个中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场的任务是在比赛中途阻挡对方进攻,同时协调后卫和前锋,形成有序的防守体系。

同样,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与其他反导系统配合,形成高效的防御网络。

中段反导系统作为目前最顶级的防御系统,非常复杂,同时极其昂贵,大规模部署非常困难。

在中段反导系统中,有一种昂贵的设备,就是红外预警卫星。

这是一颗军用卫星,部署在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他们的任务是捕捉弹道导弹的红外信号,并在敌方弹道导弹发射时发出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红外预警卫星,中段反导基本无法发射。

每颗中段反导卫星都极其昂贵,造价高达十亿美元,没有足够的实力,很难大规模部署这种卫星。

对于反导系统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美国在规划反导系统的时候,有两套导弹拦截系统,一套叫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用于近程反导),一套叫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用于中段反导)。

相应的,中国的两个反导系统是CTMD和CNM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此类推,俄罗斯的反导系统可以是RTMD和RNMD,英国的反导系统可以是GTMD和GNMD

用中文读,都是有动作感的英文缩写。

中国反导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日本上空击落美国的核洲际导弹,甚至在太平洋上空拦截。

陆基中段反导,说白了就是洲际导弹和抗核打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虽然今天中国一再强调武器不针对任何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陆基中段反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于美国近日在台海和南海的频繁活动,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强的战略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