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将正式全面揭晓上古时期重要的昆仑之丘就在成都新津修觉山及其附近几座低山区域。这将是继之前“昆仑就在瓦屋山”系列后又一个重大的系列,我将大概用20期视频全面细致地讲述这个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打开脑洞有所启发。好,我们进入正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昆仑之丘,在之前的推论中,就曾经无数次提示,位于长秋山最北端的中华山就是上古昆仑之丘,包括茶文化的起源地荼山(涂山),大禹涂山会盟所在地涂山,大禹会稽山大会所在地会稽山,大禹母亲有辛氏修己最早酿酒地女几山,黄帝飞升及老子归隐地就是这里。甚至包括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涿鹿之战”、“绝地天通事件”、“牛郎织女事件”、“商王上甲微血洗昆仑事件”等等神话重要的历史事件也都极有可能也是发生在这片区域。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之前视频里提到的中华山就是现在的修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咱们也有系统推论过,眉山瓦屋山就是远古时期的昆仑之虚,也有推论过龙鹄山是炎帝时期的昆仑丘,那和今天我们开始推理的黄帝时期昆仑之丘并不矛盾。随着大洪水的逐渐退却以及局部治水的成功,昆仑瓦屋周边环境的变化,天帝西王母部落跟着洪水退却的脚步,沿长秋山脉一路前行深入平原腹地,将“天庭”逐渐搬迁到了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西王母根据地的转移,西王母最高神权接班人册封仪式的场所也自然跟着转移,西王母举行最高神权册封的仪式就叫做昆仑,自然而然,叫昆仑之山的地方也就随之而变。

经历过短暂的炎帝时期的龙鹄山昆仑之丘之后,另一个精心挑选的昆仑所在地,便登上了上古历史的舞台。这也就是长秋山脉的最北端,最深入成都平原的一处低丘及周边区域。而这处核心的低丘,就应该是后世记载最多的真正的“昆仑丘”修觉山。由于这个昆仑丘更接近于华夏民族发展时期,因此它更适合叫做“华夏昆仑”,而之前伏羲女娲启蒙当代人类文明的瓦屋昆仑便称为“创世昆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修觉山,有一点让我非常奇怪,当我去新津修觉山实地走访的时候,非常让人意外的是,别说其它新津本人,就连生活在修觉山土地上的很多村民,甚至都不知道修觉山的名字。其实,这也难怪,修觉山之所以现在泯然于市,是因为修觉山目前已没有任何名胜古迹遗存,最重要的,它只是一座相对旁边一望无尽成都平原而言高度仅仅只有50多米的小矮山。从山体视觉上来看,修觉山完全就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山头。

所以今天,咱们先不着急来推论修觉山与昆仑之丘的关系,咱们先来认识与了解修觉山,到底曾经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大明末期,崇祯帝搞了一个《天下名山录》,收录天下名山50座,将黄山、九华山、峨眉山、嵩山、泰山、武当山、华山、武夷山等天下名山一网打尽,令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修觉山赫然位列第45位,竟然排在了青城山、岳阳山、点仓山等名山之上。这至少说明,在明代,修觉山是有它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存在的。这一点我们从历代帝王与文人墨客对修觉山的痴迷和流连就可以看得出来。

《大明一统志》记载:“修觉山,在新津县东南五里,山有修觉寺,因名”,也就是说,修觉山因山有修觉寺而得名。至今,在修觉山仍然留有唐玄宗唐明皇亲笔题写的“修觉山”三个字山名石刻于此。证据来自明朝钟伯敬《游修觉山记》:“明皇幸蜀,大书“修觉山”三字,嵌石壁,今犹存者,即其处也。”不仅如此,据《道藏辑要》记载,唐玄还亲自宗赦令将“四川天津天柱山,改为天社山”,天社山就是修觉山旁连为一体的老君山。注意呀,这里出现的“天津,天柱,天社”都与昆仑有关,以后咱们会专门详细解读。

再有,《蜀中名胜记》也有记载:(新津县)南一里修觉山,神秀禅师结庐于此。《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修觉山,蜀王衍亦尝游焉。

修觉山及附近老君山这片区域简直就是古代的网红打卡地,初轩辕黄帝、彭祖、老子、张道陵、杜光庭等道家重要人物以外,李白、杜甫、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陆游、范成大、黄庭坚、方孝孺、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等人皆有在修觉山拜过山头,留下了传世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著名诗人王勃虽然没有到过修觉山,但他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崇州)》确是写的修觉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里的“五津、海内、天涯”都与昆仑之丘与修觉山有关,我们以后有详细解读。

如果说以上都是修觉山的人文传说,与修觉山一江之隔的4800年宝墩龙马古城遗址,则开始与咱们的推理主题关联了,咱们之前有过推理结论,这里就是炎帝最后时期的都城,涿鹿之战的战场之一,当然本栏目以后也会有详细解读。

如果我们拉高视野,看看修觉山所处的位置,你一定会感到震撼。整个长秋山脉像马身龙首深入成都平原腹地横卧在邛崃山脉与龙泉山脉之间,刚好将成都平原一分为二,而修觉山正好处于最前端的龙首之位,一望平川。正如南宋范成大写到的的:“修觉者,新津县对江一小山,一望平野可尽”。假如史前成都平原洪水退却,那么这个长条状的半岛最前端,不正是瓦屋昆仑高地下来进行灾后重建的最优先的滩头定居点所在吗?修觉山的位置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是长秋山脉矗立在成都平原腹地的灯塔,还在于立于修觉北望新津,山下五江汇流,这简直是地理奇观,这也和昆仑之丘众多水系而出的记载相吻合,关于昆仑之丘有关的河流内容接下来我们也会一条一条河加以推理印证。

提到遗址,在修觉山当地出土的两张汉墓图值得说一说,一是西王母玉兔捣药图,一是女娲伏羲交尾图,这些与华夏之源的信息在本地密集出现,不意味着这里与上古核心文明有着某种传承关系吗?尤其是伏羲女娲交尾图,不由得不让人产生联想,修觉山与瓦屋山一头一尾所在的长秋山脉不正是两条细长的蛇状图形在老峨山相交尾么?至于人首图形,修觉山区域地形地貌已经发生太多变化,目前已经难以通过目测判断,不过民间有关唐玄宗与高力士经过新津三渡水南门码头时发现对岸修觉山部分由西往东看去天然卧佛的传说,倒是一个人首蛇身有来的脑洞方向。

好,今天我们粗略的了解了这座深藏功名的道佛名山修觉山,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蹊跷,原来的修觉山曾经是如此辉煌与炙热,那它究竟是凭什么呢?修觉山到底和上古昆仑之丘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我是翔子史前推理师,关注我,从今天开始,进入昆仑之丘的探索之旅,和我一起发现更多原来如此的秘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