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不仅激活了寒冬下的中文互联网世界,也带动科技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气象。

4月10日下午,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正式对外宣布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创业。王小川与前搜狗COO茹立云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打造中国版的OpenAI,研发并提供通用AI服务、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同在搜狐网络大厦,不久前,王慧文创办的光年之外公司也开始办公了。更早些时候,3月19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也在朋友圈宣布了自己最新的创业项目。61岁的李开复筹备的新公司叫“Project AI 2.0”,“一家由技术愿景驱动,致力打造 AI 2.0全新平台和 AI-first 生产力应用的全球化公司”。

大佬们争先涌入AI赛道,颇有当年移动互联网热潮期你追我赶的入局赛,领军人物的入场之下,诸如快手、美团、京东,科大讯飞、商汤 、OPPO、vivo等互联网公司及科技产业带公司先后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

“大模型大跃进”正当时,有人调侃,大模型拯救了寒冬下的互联网。

面对ChatGPT开启的AIGC智能竞赛,大佬们也在宣传造势上吹响了舆论助攻“号角”。

李彦宏在百度文心一言的发布上,信心满满地表示,“百度的文心一言和ChatGPT差距可能在一两个月左右”,这番表态在舆论的扩散后引来王小川讽刺意味的呛声:你们可能采访的是平行宇宙里的他,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

大佬互怼,争论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热度和流量。

“追上ChatGPT水平,我觉得今年内可能就能够实现,但对于GPT-4或者GPT-5,我认为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应该不会低于两年。”搜狗创始人王小川的表态同样充斥爆点。

善于舆论造势的周鸿祎上月底急于推出植入搜索引擎的类ChatGPT产品,成功推高了360的股价。

这批互联网早期的代表性创业大佬惯于在舆论场开战。引流和造势的用意下,是在当下增长乏力的科技互联网产业生态中,寻找结构性新机会的必然探路。

大佬们关于ChatGPT的“嘴炮战”,让互联网找到了嗨点。

正如阿里集团CEO张勇在近期的阿里云峰会上所言,“面向智能化时代,所有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张勇的观点迎合了那些向人工智能进击的创投者们的期待,“所有行业、所有应用、所有软件,所有服务都值得基于新型人工智能技术重做一遍。”

类似的言论在互联网发展的节点性时刻反复涌现,从结果来看,更多是理想化的商业畅想和用户流量入口。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里,流量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ChatGPT的出现让所有人看到了生成式AI的巨大潜力,在上一轮由 AlphaGO 战胜李世石引燃的AI 热潮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积攒了AI的基础势能和运用经验。

显然,在这一轮升级版的人工智能热潮里,科技巨头和垂直领域的新势力们都不愿意错过时代的机遇。

技术作为工具性杠杆,有机会重塑和稳固中国互联网新秩序,ChatGPT有可能是最大的变量。

目前市场上的舆论狂热和任何一次互联网概念潮都没有本质不同。

但对早已板结一块的互联网巨头框架而言,ChatGPT只是老牌互联网公司和新型科技势力们对互联网新秩序,新格局的向往。

一些有识之士的警惕声早已响起,首位菲尔兹奖华人得主丘成桐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十年之内不会对人类的社会结构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关于AI要取代人类的言论都是危言耸听。至少未来十年看不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实质性的改变,也就是改变整个社会的结构。”

计算机科学家、自然语言模型专家吴军也言辞谨慎地表示,“ChatGPT从历史上看其实不算是一次技术革命,它影响到的都是那个比较懒的人,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机会并不大,因为太耗资源了,多数公司耗不起。”

可以看到,在这场由资本和科技大佬推动的“人工智能大跃进”运动中,行业噪声大于实际落地,应该让口号先停停,实干者务实一些。

由于公号改版,为了第一时间看到我们,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