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创出新伟业,广大党员干部要远离和拒绝“躺平”之风,敢啃最硬的骨头、勇挑最重的担子、乐接最烫手的山芋,挺膺担当再出发,踔厉奋进新征程。
思想不“躺平”,誓立一腔鸿鹄之志。思想是行动的引领。评判一个干部合格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看他能不能负重、能不能担当。现实中,有的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畏首畏尾、不敢担当,有的能躲则躲、不愿担当,甚至遇到事情就绕道而走,选择“躺平”。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对此,党员干部要远离和拒绝“躺平”之风,就必须从“心”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始终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勇当时代的弄潮儿。要誓立一腔鸿鹄之志,切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刻保持知识不足的“饥饿感”、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增强斗争精神,一心为公为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淬炼奋斗之心。
行动不“躺平”,常怀一颗为民之心。“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品《坑》中的郝主任为了逃避“协调七八个部门”的难题,而选择了“躺平”。与挂在墙上充当“软装”的假锦旗相比,群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丰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做到行动上不“躺平”,最根本的就是要常怀一颗为民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观点、人民立场扎根在头脑深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既要把群众当作自家人,和群众心连心,又要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开展的风向标,聚焦百姓的微小心愿、急难愁盼,用心用情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以实绩看实效,切切实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作风不“躺平”,涵养一身实干之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干”字当头,“实”字落脚,坚决摒弃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的态度向躺平说“不”。党员干部要挺起宽肩膀、淬炼硬功夫、提升真本领,在重大风险考验来临时,与其躲着、拖着、躺着、避着,不如眼睛向前看、步子向前迈,困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后退,努力用“辛苦指数”换取事业的“发展指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我们将各类“假不会”转变为“马上办”、将各类“真不会”转变为“马上学”,使其挑稳该挑的担子、扛起该扛的责任、抓好该抓的任务,以时不我待的实干姿态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