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16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

高分十三号02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气象预警预报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潜能,令人期待。

长征三号乙(CZ-3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三号乙(CZ-3B)

天眼工程

高分系列卫星,是我国“高分专项”所规划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系列卫星。它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10年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已从高分一号发展到高分十三号。

高分系列卫星还有一个更为大众熟知的称呼——“天眼”。

通过与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紧密结合,高分系列卫星初步形成了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自主可控对地观测“天眼”工程,具备了全天候、全天时、全球的对地观测能力。

因此,高分系列卫星的应用涉及海洋、减灾、水利、气象等多个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决策指挥、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

高分家族,各有所长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中的首颗微波遥感卫星,配置有一套先进的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载荷,解决了在夜间以及多云、雷雨等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的观测难题,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成像。

2020年汛期,高分三号卫星对安徽巢湖进行了跟踪拍摄全天候监测,第一时间掌握了灾区的情况,为制定优先级救灾计划提供了精准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分四号卫星作为世界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自2015年底发射以来,逐渐形成了面向防灾减灾的应用产品体系,凭借其响应速度快、观测频次高等优势,先后在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2017年孟加拉国洪涝灾害、2018年6月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等国内外重特大灾害应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当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科技专项规划中唯一一颗陆地环境高光谱观测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

高分五号在轨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分五号在轨效果图

高分五号进一步满足了我国对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高分五号当年5月“上任”,6月就在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部原始林区奇乾林业局阿巴河林场的森林火灾防治中大显身手。

新“上任”的高分十三号02星技术特点非常突出——它是一颗多光谱遥感卫星,具有0.5米分辨率、500公里轨道宽度、30天重访周期等性能指标;搭载了多种先进的遥感载荷,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相机、短波红外相机、中波红外相机等。

它还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和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与其他类似卫星相比,高分十三号02星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高分十三号02星将为气象预警预报提供灵敏而可靠的云图、降水量和温度等气象参数观测数据;还可以为综合防灾减灾提供及时而详细的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数据。

可以预见的是,高分十三号02星的成功升空,将为我国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丰富而精准的遥感信息服务。作为24小时不休息的“眼睛”,它将与“天眼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为我国安全应急事业带来更及时、更完善、更全面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