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6909,阅读时间:约18分钟

编者按:128年前的今天,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惨败,可以说是将老旧中国那最后一点“天朝上国”的虚荣心都踩进了泥土里。更激起日本未来蚕食到全面侵华的野心。那么,明治天皇在这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天皇家族又是如何在甲午战争中获利的呢?光绪皇帝又为何输给了明治天皇?本文就从明治天皇的角度解读下这场战争。
明治时期的军队建设:天皇带头搞“国防” ①③

明治时期的军队建设:天皇带头搞“国防” ①③

1868年(明治元年)4月,明治天皇发布了《安抚亿兆·宣布国威宸翰》(后世简称为《宸翰》)。《宸翰》中的这句“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充分体现了日本在明治初的海洋战略,所以算是近代日本的一个“里程碑”。而清朝便成为了日本的第一个假想敌。只不过日本如果想要要向大陆扩张,军队是其关键所在。

到了1871年(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9月13,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也是两国在近代的第一份建交文书。双方于1873年4月30日正式定约。但是,仅仅是到了1874年2月,日本借口清属台湾岛居民杀害了日本方面视为日本领土的琉球王国的居民,便于同年5月派遣日军进攻台湾,由此挑起了两国在近代的首次军事冲突。

而挑起的军事冲突中有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明治天皇。因为正是他亲自授予了西乡从道征讨台湾的委任状。②

▲明治天皇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天皇像

所以第一次征台失败后,明治天皇更重视军队建设。

因此当1882年11月海军大将川村纯义提出扩张海军的计划,此计划被岩倉具呈给了明治天皇,对此明治天皇12月下谕诏加强陆海军军备。④

由此日本将酿造业,烟草业等税收作为海陆军的军费。特别是1886年8月1日,北洋水师“定远”号出现在日本长崎以后,击沉定远号就成了日本海军的目标。

▲《走向共和》明治天皇检阅海军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向共和》明治天皇检阅海军剧照

而之所以要击沉定远号,则是因为此时的明治天皇想要侵略朝鲜的野心已经袒露无遗。所以1882年12月23日,明治天皇颁布敕谕日本是为了“和平”才出兵朝鲜。④

但是面对国内财政的匮乏,明治天皇只得在1893年2月10日下了名为《建舰诏敕》谕诏。此谕诏的意思是,天皇本人6年每年减少内币30万日元,所有文武官员月俸减少一成。

▲明治时期的著名交际馆:鹿鸣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时期的著名交际馆:鹿鸣馆

天皇带头捐助“国防”后,日本国内的皇室宗亲、富豪包括寻常百姓都开始了有样学样,日本开启了“全民募捐”模式。有了资金之后。陆海军得到了大力发展。因此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近代军队。

甲午战争时明治天皇的作用⑤

甲午战争时明治天皇的作用⑤

日本的国家兵权则分为两种,实际指挥权自然是武官的,但在法律上却是掌握在明治天皇手上的。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一条:“天皇统率陆海军”,十二条写有“天皇有权决定陆海军之常备兵额”,第十三条写“有权对外宣战、媾和、缔结条约”等。

这种被法律所赋予的统率权,使明治天皇事实上成了军队的最高统帅,1893年5月19日,明治天皇又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此条例规定:大本营是战时最高统帅机构,由天皇亲任最高统帅。这样的条例颁布也意味着,日本对即将到来的对清战争的统帅权其实就是在明治天皇手上。

1894年春,朝鲜南部爆发了全琫准领导的农民起义,一时间声势浩大,并成立了自己的政权机构:执纲所。当时的朝鲜政府无力镇压农民,决定请求清廷出兵“代为征讨”。早就蓄谋发侵略战争的日本得知后,认为日本可以根据《中日天津条约》(1885年签订),名正言顺地也能向朝鲜派兵。

于是,伊藤博文上奏明治天皇。明治天皇随即下达敕令命令进兵朝鲜。⑥

所以当6月4日清廷决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聂士成等人率淮军分批赴朝时。日本立即组建战时大本营。并于6月5日,经明治天皇批准,向朝鲜派出了第一支部队:驻广岛的第五师团。

由此可见明治天皇已经决定以保护日本公使和侨民的名义,出兵一个混成旅团,待事态闹大,再继续派兵。所以当清廷决定出兵时,日本不仅立即同时派兵开往朝鲜,而且在兵力数量上大大超过清军。

但是到了6月10日,起义军和朝鲜政府已经谈判成功。而清军又远在牙山并未深入朝鲜腹地。所以日军失去发动战争的“正当理由”。清廷还提出双方同时撤军的要求。只不过对于日军来说,再找一个“正当理由”其实很容易。

6月14日伊藤内阁再次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提议:“应向清国提议共同改革朝鲜,而在与清国商议在未获得最终结果前不能撤走军队,若清国如果不赞同日本提议,那么应独立使朝鲜政府获得“改革”。

而这样的提议清廷在6月21日便明确表示拒绝。所以到了6月22日,明治天皇在皇宫内亲自召开了御前会议。会议最终决定与清国绝交并增派第二批军队赴朝作战。由此可见明治天皇是已经下定决定要将战争的规模扩大,以获取日本最大的利益。

此后日本又于7月16日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世界老大”英国的支持后的第二天,明治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正式作出了对清国开战的决定。

▲《走向共和》李鸿章剧照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向共和》李鸿章剧照1

尽管日本从天皇到内阁都决定开战,但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25日就爆发了丰岛海却也出乎了明治天皇的意料。所以他通过伊藤博文向朝鲜前线发出命令:“在弄清楚清国军队动向前,暂且停止攻击。”但是陆奥宗光认为前线战争已经开始,所以扣压了他的命令。对此,明治天皇感到非常愤怒并声言“这场战争不是朕的战争,而是大臣们的战争”。

那么明治天皇为何会愤怒?后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甚至把明治天皇的声言解释为“天皇是爱好和平的”。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其实明治天皇的确没有前线作战的指挥权,但作为最高统帅,无论是出兵朝鲜还是与清开战,他都是最后的决裁者。所以发动甲午战争也正是按照明治天皇的意志。只不过仗什么时候打,大本营和前线有着不同的判断。以陆奥宗光和朝鲜前线的军队的武官派认为,战争已经开始,那就只能“应战”,而以明治天皇和伊藤内阁为代表的文官派则担心,过早的军事行动会招致列强的不满。所以明治天皇的声言绝对不是为了和平,只是单纯的做给文官派看的、操纵文武官员的“平衡术”而已。

当25日日军丰岛海战偷袭得手、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后,明治天皇之前的不满情绪便“消失不见”,并于8月1日颁布了对清正式宣战的诏书。

▲明治天皇对清宣战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天皇对清宣战诏书

而整篇诏书完全是颠倒黑白。

由上图的诏书可知,对朝鲜来说日本出兵是“信义之举”,所以要帮助朝鲜:“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内坚治安之基,外全独立国之权义”,但是要知道,日本人对朝鲜土地的掠夺和对朝鲜人屠杀是自古有之。而对清廷来说,清廷出兵朝鲜是“损害帝国之劝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所以日本才不得已出兵后“即牺牲平和以遂其非望。”

如此诏书真可谓荒谬绝伦。

到了8月5日,为了方便统帅指挥,战时大本营移至皇宫,由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向明治天皇奏明每日战报,自此,明治天皇日以继夜地与军政头目召开军事御前会议,策划侵略战争的军事部署。以下就来看看他日程中所参与到的重要决策。

8月11日,明治天皇在宫中皇灵殿(祭奠历代天皇的祭殿)供奉了宣战诏敕,然后又派众多皇室贵族向伊势神宫(神道教总部)和孝明天皇陵(不在东京,在京都)传达开战消息。

▲今伊势神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伊势神宫

8月13日,但是面对不断恶化的财政,明治天皇发布了《关于朝鲜事件经费可在财政上作必要处理》的法令。

8月17日,内阁会议决定在名义上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家,但由日本政府直接和间接地永久或长期扶植朝鲜独立,并竭力代为担任“防御外侮”之责。

8月20日,明治天皇命令枢密院官员西园寺公望前往朝鲜,向朝鲜高宗致亲笔信与礼物:一把太刀和一对花瓶。

▲征韩论的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韩论的油画

8月26日,日本和朝鲜签署了同盟条约,约定两国共同驱逐清军。

而后随着战局的发展,伊藤博文等内阁人员很清楚国内的财政状况依旧难以维持,而且国际上的列强肯定不会坐视日本独占利益,因此当内阁的文官派在与前线的武官派在决策有冲突的时候,明治天皇多次协调了“文武关系”。比如说在8月30日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出征时,明治天皇亲自召见了他,并赐予五条敕语:

1.军国大计应文武配合,周密计议。

2.在军事方面,大本营与出征主将之间,应明确权限,贯彻计划精神,以期万全。

3.战场地处海外,陆海军自当共同策划,故除遵奉大本营命令外,两军尚应互通气息,力求避免发生龃龉招致失败。

4.在朝鲜交战期间,出征主将与驻该国外交官间,应各奉其职,毋得逾越,并需经常互通气息,

5.国家全局之得失,不仅限于交战,局外有关国家难免进行干涉。因此,外交运用与军事方略应互为补充,避免抵触,注意全局大计,最为重要。

这五条敕语,也是赐给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明治天皇希望文武和睦,共抗外敌。

▲山县有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县有朋

9月1日,明治天皇继续接见了总参谋长炽仁亲王,炽仁亲王请求将大本营迁往广岛,以便加强与在朝作战的军队的联络,事实上此提议最初由伊藤博文提出,但他提出的地点是下关。最后出于综合考虑,大本营设在了原第五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广岛。

9月8日,明治天皇下令将大本营迁往广岛。陪同他这位最高统帅的还有侍从、御医、书记官,另外还有文官的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

9月13日,明治天皇乘火车离开东京。

▲明治时代的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时代的火车

9月15日抵达广岛的明治天皇住进了一栋简单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张桌子放着的东西。一张是三神器中的剑和玉,另一张上面放置着御玺,别的一切从简。甚至侍从建议天皇使用安乐椅或者在天冷时使用炉子,都被拒绝。而且还反问道:“前线也可以找到这些东西吗?”

此后的明治天皇在大本营陆续召见参战将校,部署作战安排。并且还特别召见获取清政府重要情报的间谍头子根津一等,有时单独听取汇报一个多小时。而且整个战争期间,明治天皇还经常派皇后美子到陆军医院去慰问伤兵。当9月17日黄海海战捷报传至大本营过之后,他还亲自谱写军歌《黄海大捷》。

10月18日到10月22日,大本营内连续召开了4天的临时帝国议会,会议中伊藤博文提议天皇亲自宣读召开会议的诏书,于是明治天皇对此次会议发布敕语:“对清国忘记维护东洋和平的义务而造成此番现状深表遗憾。既然战火已经点燃,若不实现目标,日本不会就此停止。”

11月2日,明治天皇出席了庆祝日军攻破鸭绿江防线(此战发生在10月24-26日,日军的胜利也意味着进入了清朝本土)的庆功宴。宴会中的墙壁上挂着诸多嘲笑清廷无能的“漫画”。

至此,清军败局已定,双方的议和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马关条约》最大利益获得者:明治天皇⑤

《马关条约》最大利益获得者:明治天皇⑤

第二年年初,兵败如山倒的清廷提出了议和。

▲《马关条约》签署地:春帆楼(现为日本外相林芳正祖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关条约》签署地:春帆楼(现为日本外相林芳正祖业)

1895年1月27日,明治天皇又在战时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确定了议和的基本条件: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要求巨额赔款和获得通商特权等。全日本从朝野到民间都要求对清国勒索。

为此在1895年3月上旬,大本营制定了甲午战争第二期作战计划要点,并准备将大本营迁推至中国旅顺半岛,此举的用意正是要加强对清朝的勒索力度。只不过当时明治天皇用身体健康不适合远征为由,任命了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都督,总管大本营军务。⑥

好在清廷的谈判代表李鸿章遭遇行刺。日本朝野都担心引起“国际干涉”,同时也是怕李鸿章因伤势严重而中止谈判回国,这样好不容易才用“抢”才得来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明治天皇只得在3月30日签订停战协议。并对李鸿章下达了慰问的诏谕。⑥

▲李鸿章、伊藤博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伊藤博文

此诏谕的意思很明显:天皇出于“道义”才停战。当然最不要脸的“道义”是“休战”期间,日军正在继续进攻台湾。

到了4月17日双方谈判结束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对清朝的掠夺远远超过了以往被迫签订的任何不平等条约。得意洋洋的明治天皇也于27日离开了战时大本营回到了东京。并且再次发布感谢日军忠勇的诏谕。⑥

▲《走向共和》李鸿章剧照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向共和》李鸿章剧照2

但是,就在《马关条约》正式签订后不久的4月23日,沙俄就正式照会德国和法国,提出共同对日本进行干涉,甚至计划切断远征大陆的日军与本国之间的交通。

德国这时正和沙俄在东欧发生摩擦,如果俄国出面直接干涉日本,无疑必将缓解对自己东部边境所施加的压力。而且中国这块肥肉不至于被日俄吞食,也可分享到瓜分的利益。所以德国首先同意沙俄的提议。

法国,本是俄国的同盟国,但是它唯恐德俄一旦正式开战,自己将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如果俄日发生摩擦,可以缓解德俄的紧张局势,所以它也积极表示愿与俄国一起干涉日本。

因此也发生了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当时的日本陆军主力在辽东半岛,海军在台湾澎湖地区作战,国内空虚,根本无法对付三国联合舰队,不得不于5月5日正式宣布接受劝告,放弃辽东半岛,但是在日后于北京签订的《辽南条约》里,又无耻地要求清廷支付了3千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其实日本在甲午战争时期的费用,更多的是来源于搜刮日本国民,可战争的真正受益者,却是明治天皇和少数官僚以及财阀。比如说1898年,为增加皇室财产由贵族院,众议院提出建议,政府奏请明治天皇,从中国巨额赔款中拨出2000万日元,奉献给皇室家族。

那么抛开清朝与日本的国家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同时期的光绪为何就输给了明治天皇?

光绪帝与明治天皇的对比⑦

(1)身边的人

明治天皇出生在了血肉与硝烟弥漫的江户末年。尤其是1864年,当长州藩与幕府在京都激战的时候,幼小的他曾被炮声吓晕(没看错,真的是被吓晕)。所以等到他继位的时候,他身边的武士就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教育。著名武士西乡隆盛甚至亲自担任了剑术与马术的教官。东京的宫殿很多时候都成了明治天皇的私家“演武场”。

反观自幼长于深宫的光绪身边的人其实只有一个:慈禧。这个女人在权术方面可说是登峰造极,清王朝的一众官员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但在政治方面却显得非常幼稚。为了长期操纵朝政,慈禧只教会了光绪一件事:听话。尤其是在朝堂上只能听她慈禧的话。因此在整个光绪年间,大清的“皇帝”与其说是光绪,倒不如说是慈禧还更为确切点。

由此可见,当光绪皇帝只能在“驯化”中成长起来的时候,明治天皇已成为了带有浓烈武士色彩的“武家天皇”。

▲光绪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帝

(2)重用西学人才

当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消息传到日本之后没多久,佐久间象山就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新思想。这个清朝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有着本质的差别。因为以岩仓使团为代表的考察团在1871年游历西方各国考察后,真正学到了西学的精髓。所以这批人自然也成为了明治天皇不可或缺的重臣。

比如说山县有朋就仿照德国设立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

而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东乡平八郎。此人在英国留学期间就认真学习了《国际法》,所以当日本联合舰队遇见北洋舰队的时候,他先是下令攻击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然后营救落水的英国船员。这样的做法也最终让清朝无奈地吞下了苦果。

反观光绪本人其实对西学很感兴趣,1892年2月4日的《纽约时报》曾刊登过光绪学习英语的消息。但是清朝的皇子自幼便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而且严格程度堪称历史之最。光绪的教育更是严谨,他的老师翁同龢等人都是科举出身,对光绪的教育内容多出自于四书五经。再加上崇尚朱子理学的清王朝如果全盘接受西学,其实已经超过了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虽然北洋舰队的管带们有些也是曾经的“海归”,无奈清廷并未重视,甚至对英国教官琅威理的辞职都无动于衷。而光绪虽然对西学的兴趣,也仅限于他本人而已。

出于以上因素,光绪在甲午之战败于明治天皇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总结 甲午战争中,日本人的精神支柱:明治天皇①③⑤

天皇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忠于天皇的思想贯穿了日本的神话与历史。虽然幕府时代出现了将军与天皇共存的二元政治,但天皇依然是名义上的日本统治者。国家的最高决策最终还是要由天皇来发布。因此,天皇始终是日本唯一的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

所以在江户末年的日本,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推翻了德川家族的统治,而明治天皇也因这个历史机遇重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日本侵略他国之路也正是从明治时代开始的,虽然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明治天皇没有掌握兵权,更没有带兵上前线,但在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军事意向,以及最终的谈判结果都是明治天皇亲自下达的命令。

▲明治天皇的御前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天皇的御前会议

因此明治天皇在事实上其实就是个战犯。

而日军也正是依靠明治这位武家天皇作为精神支柱才发起并打赢了了侵略朝鲜、清朝甲午战争。而且这样的侵略战争从明治时代才刚刚开始。

附录两则⑤

附录两则⑤

1.在甲午战争最后的征台阶段,明治天皇的皇后在1895年7月9日为征台日军亲手缝制了3000个医用绷带,明治天皇本人甚至在11月4日为征战台湾而“光荣战死”的能久亲王举行了国葬。

2.旅顺屠杀的消息传到日本之后,明治天皇做了两首诗歌:

炮起硝烟漫

将士征虏不畏苦

血海满尸山

誓破雄关虎阚垒

使我千军得胜还

炮响穿云霄

松寿山险亦徒劳

垒破白旗飘

叱咤精兵战场啸

炮声变做凯歌嘹

▲明治天皇与美子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天皇与美子皇后

参考资料

①《天皇与日本的侵华战争》:日中战争与天皇权利

《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条:“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

②《明治天皇纪》卷3: “今朕行膺惩之意,在于教化彼野蛮,安我良民。汝察此旨,为事之际恩威并施,镇定之后教导土人,使其开明,行于我政府有益之事业。”

③《天皇与日本的侵华战争》:大元帅天皇之实像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与海洋扩张的研究》:海军的创建与海洋扩张

《日本明治时代的海洋战略与海外扩张》:明治时代海洋战略的形成与实践

《明治天皇与甲午战争》

④《明治天皇纪卷》5:“鉴于当今寰宇形势,不得不加强陆海军军备”。

《明治天皇纪卷》5:“保全东洋全局之和平乃朕切望之所在。而今次因朝鲜倚赖,以邻交之好谊,助其自守之实力。且涉政略,以使各国认其为独立之国。”

⑤《明治天皇传》14章:饕餮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

《1890-1912年的日本军费政策研究》甲午战争的临时军事费特别会计

《明治天皇1852-1912》43章 条约改正 44章 对清宣战 45章旅顺屠杀 46章马关条约

《明治天皇与甲午战争》

《天皇与日本的侵华战争》:日中战争与天皇权利

⑥《明治天皇纪卷》8:“今朝鲜内乱蜂起,其势猖獗,为保护侨居该国的我国国民,决定派遣军队。卿等应悉心协商,妥善处理。”

《明治天皇纪卷》8:“朕鉴于征清陆海各军之进展,第一期作战业已完成。当兹第二期作战即将开始之际,有命征清大总督向战地前进之必要。朕今委卿以指挥出征全军,且有对麾下将官任免补叙之权,卿其善体朕意,一如既往,宣扬我国之国威。”

《明治天皇纪卷》8:“大日本国天皇陛下闻悉今回不幸事件,鉴于妨碍议和谈判之进行,兹已向议和谈判全权大使下令,承诺一时休战”

《明治天皇纪卷》8:“此虽赖朕祖宗之威灵,然非百僚臣庶之忠实勇武精诚贯天日,安能至此。”

⑦《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变革的关键时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