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接报高层建筑火灾4057起,造成168人死亡,死亡人数比上年增加了22.6%,且主要集中于居住场所,其中,发生高层住宅火灾3438起、亡155人,分占高层建筑火灾的84.7%和92.3%。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消防救援的难点,受限于建筑高度,“被动救援”的局面还无法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下,在自救逃生上进行技术攻关,同时实现逃生设备与外界救援相互协同,往往能为身陷灾难的人带来更多生机。

2020年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五号)《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指出:“高层公共建筑的业主、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备灭火器材以及自救呼吸器、逃生缓降器、逃生绳等逃生疏散设施器材。”

这项规定已于202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逃生设备已经成为高层公共建筑不可或缺的安全配套。

目前,领域内开发出不少高层建筑逃生装备,有救生绳、救生软梯、救生气垫、柔性救生滑道、高空缓降器等。这些装备的设计、结构、操作各不相同,在适用环境、适用人群、适用人数等方面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情况是,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有毒烟气容易短时间内充斥疏散通道,行动不便的人员最容易被困。因此,逃生设备能否覆盖更多的人群,能否适配环境,并与外界救援相互协同,提高救援效率,就尤为重要了。这是减少高层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

前段时间,北京中关村街道启用的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就通过对传统逃生设备的改造和升级,力求实现高层建筑的应急自救互救与救援协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这套系统可以在30~32°的楼梯通道坡度下,配合专用轨道,实现每秒0.8~1.3米的体感舒适速度下行;并配有刹车,实现速度可控;逃生过程不受水、油、灰尘、燃烧残留物等因素影响,适用于老、弱、妇、幼等所有人群。

系统的安全座椅内置电子定位芯片,能与楼梯通道内安装的专用设备协同实现逃生过程中的位置追踪。它与应急声光报警器和APP管理平台,可使救援人员精准定位逃生人员的实时位置,避免消防员地毯式搜索,提高救援效率。

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时间就是生命。

自主救援与外界救援的双向奔赴,无疑能为拯救生命赢得更多时间。通过科技手段将自主救援与外界救援互联的尝试,也能为行业装备研发带来更多启发。(撰稿/江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