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安全应急领域的“明星技术”,在安全监测、灾害事故预警、应急救援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科技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能也会引入新风险,这就是为什么监管部门在持续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型风险。

具体到无人机技术,潜在的安全隐患与漏洞同样不容忽视——频繁发生的无人机黑飞扰航,民用无人机非法闯入国家安全重点区域,无人机因操作不当或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伤人毁财等意外事件。

因此,在应用无人机技术时,还需要准备一副应对这柄“双刃剑”的“防护盾”。无人机探测反制技术被寄予厚望。

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 的报告显示,无人机探测与反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24%;预计到2024年,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4.99亿美元增长到22.76亿美元。

伴随着公共安全防范的刚性需求与市场发展的需要,涉及雷达、光电、电磁侦查等多种探测技术,以及电子对抗、诱骗控制、拦截毁伤等多种对抗手段的行业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众多创新产品纷纷面世,引领着无人机探测与反制技术发展。

例如,手提式无人机探测定位一体设备,它能确定目标无人机、飞手的实时位置,实时跟踪无人机飞行轨迹,适用于伴随式机动保障。具备定位精度高、定位距离远、定位刷新快、定位机型多等优势,检测距离高达10千米,续航能力超20小时,并能识别市面98%以上的机型。

当然,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探测反制技术的创新与探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各类无人机探测反制技术的适配机型与场景尚具有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无人机向小型化、微型化、隐身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数据链技术的发展又让无人机的通信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增加;开放式架构与有效载荷模块化的发展,让无人机除了发挥探测与侦查功能以外,还可能拥有反侦察的打击能力……这些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对无人机探测反制技术不断带来新的命题。(撰文/洪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