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小到一件产品、一套技术装备、一项工程、一个品牌,大到一个产业、一个经济体。无论站在哪个高度,质量问题永远是干系发展的核心要义。对蓬勃发展、增量空间大、格局未定的安全应急产业而言,更是如此。

宏观:质量强国建设

十几年来,我国的质量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品、品牌、产业和区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恰遇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深入发展。最近ChatGPT掀起的风浪,竞争焦虑瞬间蔓延行业企业,暗流涌动之势,可见一斑。

面临新形势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质增效上来,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就是质量强国建设,一个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

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专门部署,蓝图绘就。

尺度:质量的基础之基础

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是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基础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纲要》针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软件和应用这三方面作了专门部署。

“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

“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

“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强化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改革”

“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服务,构建协同服务网络,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

“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这些关键表述在反复强调着同一个事实: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作为质量的尺度,是产品质量的保障,是技术创新的推手,是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是高质量发展避不开的命题。

聚焦:安全应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到一个产业,又该怎样把握尺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及产业结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空间,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对相关技术装备的需求大、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高,装备功能要丰富且易整合。

这就需要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帮助生产企业确保产品质量和装备效能;需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协助行业头部企业蓄力而为,专攻精尖,打破高端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需要联合行业标准制定者,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衔接。

同样,一个覆盖大应急,聚焦安全生产、综合性消防救援、个体防护、智慧应急、安全智慧城市、防灾减灾的全国性展会活动,也不能缺少这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专业机构的身影。

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自创设以来,始终对行业产品质量发展保持高度关注。这是大局观、前瞻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具体表现。

新一届的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还将继续携手国家防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产品防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等检测认证机构,共同组织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矿山装备认证国际合作技术论坛、国家防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年会等专场会议活动,引导产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抢占发展与市场先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

SGS、DEKRA德凯等国际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也将继续深度参与博览会。

今年9月,2023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将在南京再度拉开帷幕,20余场品牌会议与各位见面,为大家带来新的惊喜!

(撰文/江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