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疫一去山河苏,人间又见春风拂。在我国对曾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天,如果说,“多地文旅局长集中出道当网红”是对应“诗与远方”的文旅行业的大热门,那么“浙江一县城百万年薪招聘导游”的话题,便当仁不让是一大与其相继甚而比肩的新鲜事,它一度冲上全网热搜榜前10名,微博最新阅读量超过1.5亿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事成了热门,自然就有相生相随的舆情分野。对于推行这次招聘的地处浙西山区的开化县,一些人赞誉其重视人才,其用意跟“古代某国君以五百两黄金买千里马的骸骨、从而吸引真正千里马归顺”的寓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人则认为,导游又不是科学家、CTO、COO,在当前旅游攻略遍地“种草”的时代,他们为啥那么值钱?而一个财政实力并不雄厚的县,这样搞恐怕只是“玩个噱头”“博点流量”。

道理越辩越明,有赖溯源解剖。2022年底,开化正式推出包括“百万年薪聘导游”等十大支撑开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行动,明确拟聘导游的原则和条件:不唯学历、资历,也不讲究出身,只要通过竞聘选拔,随后在开化设立“金牌导游工作室”,完成政务接待讲解、新讲解词编撰、旅游线路设计和完善、县内导游培训、宣传推广等几项年度工作考核,有效提高开化旅游知名度和客流量,即可拿到100万元年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说,开化县招引导游的百万年薪并不能轻易获得,需要“跳起来摘桃子”。而百万年薪招选的导游,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带团和讲解的导游,而是在导游原有基础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策划、推广、整合、培训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会“导引导览”,而且要会“导流量导资源”。

令开化自己也没有充分预料到的是,要求颇高的“英雄帖”一经发布,很快就迎来全国各省市1300多名导游报名,其中既有高校专职老师、在校大学生,也有国家旅游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金牌导游、国际领队,更不乏网络平台的文旅达人。经过3个多月层层筛选、激烈角逐,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全国名导工作室”团队过关斩将,笑到最后。

由于每轮选拔的核心指标,都须考察选手以网络短视频、推文等原创作品讲解推介开化文旅资源的新意、效果,进入20强的选手全部聘为“开化县文化旅游宣传大使”,5强非冠军选手全部与开化文旅部门签约合作,既显“当以实效论英雄”的硬度,也有“不唯成败待英雄”的温度,比赛本身就成了传播,直接促使开化文旅实现一次集中出镜和曝光。据媒体粗略匡算,整场活动下来,开化县相当于用了一般县域旅游年度推广经费的1/10,实现了十倍级、百倍级的传播效果,迅速吸引十几家杭州、黄山等地旅游企业登门,达成疗休养旅游合作协议。

一头是以小博大、事实如铁的出圈效果,一头是不乏情理、但褒贬不一的舆论评价,从这些现象来看,开化一时半刻似乎也很难给到质疑者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真要站出来强调是怎样而不是怎样,又容易落入一种“解释等于掩饰”的逻辑陷阱。《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开化大张旗鼓百万年薪招导游,究竟所何求?笔者认为,仅仅把这场招贤行动看成一次超具“性价比”的事件营销,则显得短视和粗浅。招聘活动本身及其带动招聘方出圈,只是这场经过精心筹划的行动中一个必然或大概率要发生的过程性事件,而不是一个结果性目标。跳出现象探本质,就不难找到“所谓何求”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有旅游空间无限。作为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和山区26县之一,开化县山多地少,规模农业、机械农业发展空间狭小。因肩负“一江清水送下游”的使命,工业发展更是直接受到政策限制。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明确用90%的县域面积来保护生态,用10%的县域面积聚集36万人的生产生活。发展受限,不等于就不要发展。

为摆脱曾长期戴在开化头上的“贫困帽”,历届县委县政府接力摸索,逐渐形成一个不谋而合、不曾断代的结论:开化唯有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拥有“无限想象空间”!可以说,没有这个“旅游是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主期望”的大背景,开化不可能对事关旅游发展的导游人才“高看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再好也需表现。中国传统观念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只要酒香生意自然有。但在工业化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变成一种新的市场共识。经过二十余年奋斗,开化县“把一张旅游的白纸写满答案”,好山好水好空气,奇景秀村佳肴味,把“开化是个好地方”的县域品牌填得满满当当。但上海、南京、杭州等最具购买力的几大市场通往“开化酒香”的“巷子”,相较于千岛湖、安吉等地显得更“深”。而且,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万马齐鸣的现代营销格局,消费者时刻被各种选择所包围,随随便便或者轻言细语讲一句“我的酒很香”之类的话,不仅难以引人注意,还很可能转瞬即被吞噬和淹没。以踩线、参展、举办旅游推介会为代表的传统旅游营销打法,早已收效甚微。此时,不仅不能“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反而需要勤吆喝、善吆喝。

优秀导游堪称巨链。导游是链接旅游产品和游客之间重要服务纽带,所谓“景区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一个好的导游,不仅能够背诵讲解模板,更能够根据经验和灵感自主创作,把看似平凡普通甚至不好的东西讲出新意和趣味,提高游客受众在见识开阔、知识获取、心绪调整等方面的获得感。在互联网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好导游的好创作,叠加上网络新媒体,极可能迅速成为传播爆款,形成正向增长的“飞轮效应”。

诞生于浙江本土的国内顶流网红导游“小黑诸鸣”“普陀山小帅”,凭着一条条短视频带动目的地人气和消费的案例,便是最好的证明。但就是这样一种蕴藏巨大可能的角色,开化县存在着与全国和全省宏观面上一致的情况——缺人,受疫情冲击,开化县在岗导游数量最低谷时只有21个。随着旅游产业迈向全面复苏,开化迫切需要把流失的人才引回来,并寄望他们在地带徒,培养“金牌导游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导游偏向于“自由职业”,只要通过考试取得导游资格证,即可随时取舍为任何一家旅游企业提供兼职导游服务,企业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节约雇佣模式,导致不少导游成了“无保险”“无工资”“无奖金”的“三无人员”。据行业专家针对疫情前的情况估计,全国约65%的导游,只能靠带团的日结工资过活,像是一种“打零工”的状态,属于行业公认的一直难以改变的低收入人群。

环视国内,除了像杭州这样的旅游发达城市将优秀导游纳入到地方高层次人才评定体系、配套给予住房等补贴之外,鲜有同类者。在开化之前,也还没有地方愿直接为导游开出百万年薪。

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笔者认为,并不算富庶的开化百万年薪招导游,体现了其对“美丽资源需变现”转化途径的“再发掘”,表现了其对“人才就是生产力”发展常识的“再回归”,彰显了其对“酒香也需勤吆喝”市场理念的“再实践”,不仅吸引了外界对开化旅游以及开化“招才引智”干事创业生态的注目,而且打破了“导游无高薪”行业的魔咒,昭示了“复合型导游更值钱”的趋势,刷新了全社会对导游职业的认知、兴趣和信心

同时,还传递给所有争先恐后、志在旅游的地区一个启发:搞旅游未必要整天琢磨大兴土木建多大的项目,广撒资金做跟风的营销,强化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创新意识,敢于在非常时期用非常行动,方成“出奇制胜”之效。

当然,在酝酿策划招才行动之初,开化未必已经全面认识到其举措将产生哪些多维深层的意义和效果。但可推定的是,他们早就想清楚自己真正要“求”的,就是通过大胆打破导游行业困境,组织优秀导游人才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把更多零散的宝贝整合成受青睐的产品,把更多优质的产品推出“深巷”,把更多人们变成开化的常客,让开化常红、长虹,助推开化成为近悦远来的流量型旅游目的地,把开化干部群众对旅游产业的无限想象变成发展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客观正视的是,开化把“千里马”导游“选出来”“引进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笔者认为,真正要让人才在开化以旅游产业推动山区共富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化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力推进一些后续的配套和拓展工作。

一是要精心照料“好马”。为真正留稳招引的人才,不仅要始终如一在生活上予以人文关怀和照顾,比如落实食宿、帮助人才家人提供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倾斜,更要想办法健全人事制度、工作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帮助人才破解身份、收入、晋升等核心需求方面存在的障碍,让到手的人才有存在感、归属感,有念想,跑得动。

二是要持续招引“好马”。要拓宽优秀人才招引的视野、格局和体系,既要聚焦市场端链接,更要给力供给端升级。除了“百万年薪聘导游”之外,后续还可重金招聘景区运营师、文化创意师、民宿共富师等行业紧缺人才,让更多“职业里的强人”变成“产业内的能人、地方发展的贵人”,形成“众马拉车”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要注重培育“好马”。招揽既有成型人才之时,也要重视半成型人才、后继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学校应携起手来,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政策、待遇、课程等方面改革同时着手,加强引导式、订单式培养。比如深化“金牌导游带徒弟”的制度、持续推进“全民考导游行动”和“网红达人培育行动”等。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视线可能很快便会从“百万年薪聘导游”转移别处,开化最终能否让这场“买马行动”完全如期如愿释放“鲶鱼效应”“蝴蝶效应”,目前并不能做百分之百的预测。但从主观上笔者愿意相信,只要试验者们的理念不渝、行动有续,最终一定能得到一个正向的答案。(作者系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高级研究员、“文旅浙壹说”融媒体首席评论员 梁山君)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休闲开化”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