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谣言的威力能有多大?生活中,它可以让你为了辟谣“跑断腿”,而在股市里,则意味着上百亿市值的蒸发。
2022年9月,“医药茅”长春高新就曾遭遇了谣言的蓄意攻击,250亿市值化为乌有。半年后,这起恶性事件,终于有了新的说法。
股市谣言第一案
4月17日,长春高新投资者起诉造谣者案正式在南京开庭审理,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首例,因为“谣言”而引发的投资者索赔案件。
该案件的主要起诉标的为素有“医药茅”之称的长春高新。
2021年,长春高新一度涨至521.40每股的历史高位,此后便一路下滑,至今跌幅高达近70%。
这个过程当中,上述谣言的影响不可忽视:2022年8月18日,浙江集采生长激素的传闻突袭,长春高新一个月内市值蒸发250亿元。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200多位投资者向律所邮寄了委托材料,人均索赔金额在15万元左右。剩余投资者也已表达维权诉求,如本案获得法院支持,后续将参与索赔。
而作为本案的被告方,江苏华招网与福州药闻康策在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谣言,会对一只超级大白马造成如此伤害呢?
案件始末
是谁在散播假消息?
事情还得从2022年的8月18日说起,当天长春高新跳空低开,并罕见地以跌停收盘。
而就在前一天,市场传来的一则消息——浙江省将集采生长激素,毫无疑问成为跌停的主因:
对于长春高新来说,其有9成左右的利润,是来自生产生长激素的“现金奶牛”金赛药业,一旦政府开启集采,毫无疑问将极大程度压榨长春高新的利润空间。
2022年1月,广东省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范围后,就曾给了长春高新当头一棒,更何况浙江是全国最大的生长激素消费基地。
在股民的“奔走相告”下,一个月内长春高新市值蒸发250亿元。
就在长春高新大跌之后,浙江省明确了此次集采涉及的22个品种,然而其中并没有生长激素……所以当初的消息从何而来?造谣者究竟是谁?
从网上流传最广的截图中,记者找到了一个名为“药闻康策”的公众号,其发布的文章在传播和扩散虚假集采信息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但始作俑者另有他人,继续往前追溯,该传闻更早出现在8月17日17:27,目标锁定为“华招医药网”。
空头配合媒体恶意做空?
所以,上述公众号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巧合”的是,就在长春高新“危难”之际,却有人在趁火打劫,火中取栗。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A股是无法做空的,显然“融券”被忽略了。因为普通个股很难从券商那里融到足够多的券,所以此前几乎找不到利用融券大规模做空个股的案例。
但此次的长春高新成了例外。
数据显示,2022年8月18日,长春高新的融券卖出金额突然比平常放大超过10倍,从平常每天的1万多股猛增到16.11万股,达到有数据可查的第二高。
那么这波做空者赚了多少?从融券偿还量可以看出端倪。
8月19日偿还量4.63万股,22日偿还量9.19万股,23日偿还量2.22万股,24日偿还量4.26万股,均较平日放大数倍。
由此可见,8月18日的融券做空者在随后的几天中陆续买回长春高新,偿还给券商,从这几天长春高新的股价看,基本位于180~190元区间,按185元的中位数估算,短短几天时间,空头的获利空间约为13%。
多项异动的数据,均指向了一种猜测,有人在背后故意传播假政策来配合做空股价。
随后,一些律师事务所开始在雪球平台上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长春高新投资者向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人进行索赔。
当时的征集方案显示,“华招医药网”“药闻康策”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导致2022年8月18日长春高新股票价格放量大跌的严重后果,扰乱了证券市场,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应当依法向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
符合索赔条件的股东为在2022年8月18日之前持有或者当日购入长春高新股票并持有至2022年8月22日之后的投资者,或者在2022年8月18日之前持有或者当日购入长春高新股票并于2022年8月19日或8月22日卖出的投资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