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钱袋子”装“温暖”也装“饭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管好用好民生“钱袋子”,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月17日 经济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民生支出仍保持增长态势。一笔笔财政资金不仅投向养老、医疗、民政救助等民生事项,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还投向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改善民生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让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是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愿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好“钱袋子”,将更多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投向落实各项公共服务的基层,体现出的正是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千家万户向往的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生“钱袋子”里装民生温暖。政府预算更多投向民生,也向全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吸引和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参与民生建设。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贵”和“难”的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在实施上更有保障,使民生福祉的成色更足,让老百姓更有幸福感。

民生“钱袋子”里装民生“饭碗”。就业是民生之本,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才能装满“钱袋子”。就业关系百姓“钱袋子”,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最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各级党委、政府在做好就业服务和扶持工作的同时,要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等举措,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开辟创新创业快车道到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从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到企业自觉扩大就业岗位,从创造新职业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真正“就业优先”不断落实到位,老百姓饭碗越端越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好“钱袋子”,事关百姓温暖幸福。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既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要把该花的花出去,该省的省下来,而且还要严格加强资金监管,坚决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群众身上,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管好民生“钱袋子”,事关百姓好日子。用好财政资金、办好民生实事,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地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强烈诉求,按照“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要求,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制度机制,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要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总之,要用财政资金引路,社保等政策“铺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文/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