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社区治理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浒墅关秦馀社区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从“小切口”入手,通过多元共治、优化管理、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激活社区治理“大能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建+多元共治,“小社区”构建“大格局”

“辖区居民有什么需求?社区有什么资源?如何去链接优质资源满足群众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馀社区党组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深度共建合作,建立需求、资源、项目和责任“四张清单”,实现“资源互补、信任互赠、责任共担、治理有效”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社区创新“五邻”自治模式,以党建引领惠邻、规范议事聚邻、志愿服务助邻、多彩活动乐邻、以文化人睦邻,积极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团队,集结各方力量,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将社区志愿服务开进小区、开进楼栋,举办芳邻联谊会、民情恳谈会,加深党群联系,促进邻里和谐。

优化管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在遇见山幸福驿站,由社区党组织召集物业人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社会志愿者等一起参加的“微网格民情议事会”活动正在举行,网格员小薛就如何规范电瓶车充电、做好垃圾分类等问题向大家征询意见建议。今年以来,秦馀社区织紧社区警务室、综治、城管等基层各类工作“一张网”,不断优化“社区+网格+小区+联户单元” 的四级联动管理体系,构建了“书记-小区长-楼道长-联户长”四级管理机制,同时选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有时间和精力的居民志愿者担任楼道长,调优配强联户长,构建了“纵横交错、分片包干、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职、网格到底”的新格局。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居民的操心事、烦恼事、揪心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基层管理新模式。守护安全、防范风险、服务重点人群、调解民事纠纷、创建文明城市……一个个网格“微治理”托起辖区居民幸福“大民生”。

志愿服务,“小举措”传递“大温暖”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在每月定期举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服务进万家”的活动现场,居民王阿姨高兴地说。今年以来,秦馀社区党支部围绕“一老一小一新”群体,聚焦群众需求,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细扣阵地建设、课程设计、活动开展、推广宣传等方方面面,力求将活动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社区链接阳山敬老院、阳山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建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义诊、爱心关怀等服务;联合秦馀小学、苏外附属幼儿园为辖区青少年开展系列自然亲子类课程,提供新生入学咨询,助力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改造核酸小屋,优化暖蜂驿站,让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了能加热、没电了能充电,打造属于新业态群体的温暖之家。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下一步,秦馀社区将不断内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敢字为先、以干字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金斌杰、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