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郁风

淄博成为近段时间最火的城市,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打卡旅游胜地,甚至被作为地方文旅宣传的样本标杆研究。上一次山东城市有这样的热度,还是“山东曹县666”,曹县被誉为超越北上广的宇宙中心,也被作为一个地方宣传的样本研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淄博因为烧烤走红是令人意外的。当然从图片视频看,淄博烧烤显然味道不俗,也有“小炉小饼小葱”这样的差异化配置。但你要说它有多少独一性和技术性,显然没有那么高,它很容易被复制。

我想吃干锅兔鲜锅兔尖椒兔仔姜兔只能去四川,因为其他地方做不出来这种兔子,甚至不卖兔肉。但在其他地方很容易吃到和淄博类似口味的烧烤,比如东北遍地的烧烤和四川的把把烧。它构成不了非去淄博不可的理由。

说到底,烧烤的技术门槛是不高的,也没有办法申请专利。它难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更难成为城市长久的文旅资源。在成都,晚上露天吃烧烤是件非常平常的事,但成都不会把烧烤或把把烧作为城市名片,作为招徕游客的手段。如果一个地方只能把烧烤作为吸引游客或人才的手段,那只能说明他们其他旅游资源的乏善可陈。

宋志标以《淄博烧烤走红是社会荒芜的表现》为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从年轻人竞相去淄博拍照“打卡”来看,他们的目的并不只是吃,而是宣告自己“潇洒走一回”的来到了淄博,可以骄傲的在朋友圈、小红书晒出照片,可以喜不自胜的发抖音博取点赞,以此来证明他们是紧跟社会潮流的,是新锐的、有活力的。

这和之前年轻人排长队买喜茶、买竹筒奶茶的思维是如出一辙的。当买到喜茶、买到竹筒奶茶已经证明不了其活力和新潮时,甚至竹筒奶茶被曝出竹筒发霉时,它们又会迅速被年轻人抛弃。

在曹县火爆的时候,似乎不喊一句山东曹县666就会显得自己脱离时代。但当这阵风过去,再吹捧曹县只会显得自己过时。当时曹县也曾借热度宣传文旅项目,但热度褪去之后,有几个人真的去曹县旅游?

没有人会一天三顿吃烧烤,也不会有多少人因为烧烤好吃而留在当地工作。成都被誉为美食之城不是只靠把把烧和火锅。眼下淄博推出政策称五一期间清华北大学生可免费吃住游玩,意在吸引清北人才。但北京的烧烤也真没想象中那么差。

只能靠烧烤吸引游客是一种无奈,但比起没有项目吸引游客的其他城市,有烧烤的热度吸引游客已经是一种资源,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是需要紧抓的资源。

但如果真的以为烧烤能成为一种地方特异性,甚至能够吸引人才定居,那显然是在众声吹捧中有点迷失。过分的吹捧可能是种捧杀。

互联网时代网民和媒体的从众构造了这道淄博烧烤奇景,媒体出于文旅宣传的目的不遗余力,而年轻网友出于打卡跟风的缘由身体力行,二者相互推波助澜,一下子似乎淄博成了对游客最友好、最实惠、最热情的地方。

当大众心理期待值已经被宣传拉到极点,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美好时,淄博该如何应对?

眼下社媒已经有游客就淄博旅游体验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升得太高,就要警惕是否会从云端跌落,巨大的流量可能助推升天,也可能反噬自身。而动辄跟风造神的年轻人,或许很快就把打卡胜地标向了另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