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为新时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

强化党建引领,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基础。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金钥匙”。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抓牢党建引领这个“根”和“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水平,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服务的力度与温度。

强化人才支撑,是抓紧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与诉求的多元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凸显,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汇聚到基层,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是追求基层社会治理的共享目标。基层治理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主体也是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以绣花功夫统筹党建、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加大公共服务力度,维护群众切实利益。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民意监督等平台,让群众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由“观众”变为“主角”、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奋进新时代,唯有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拓展广度、幅度和深度,才能让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